你是否常常感觉一天下来疲惫不堪,明明没做什么大事,却累得不行?是否总在为时间不够用而焦虑,事情越堆越多,却毫无头绪?是否在生活和工作的混乱中逐渐迷失,健康亮起红灯,人际关系也变得紧张?这一切的根源,很可能是缺乏自律,陷入了决策疲劳的泥沼。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自律生活的一个小秘诀——每天固定80%的动作。
我自己坚持每周复盘已经好些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天完成的事情,大部分都是相似的类型。像早起,锻炼身体,读书、写点东西、陪伴家人,一日三餐的饮食,这些几乎每天都会做。可以说,每天大概有80%的动作是固定不变的,剩下的20%呢,就留给临时安排、生活中的小惊喜或者弹性放松的时间啦。
为什么固定生活80%的动作这么重要呢?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减少大脑的决策疲劳。据心理学统计,人每天要做多达35000次决策,大到事业、婚姻、人生方向,小到衣服搭配、晚餐吃啥,这些决策不断消耗我们的能量、磨损精力、浪费时间。而固定日常动作,就能有效避免这种消耗。
那自律生活具体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呢?让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一、规划每周日程
列出每周要做的事情清单,包括事情本身、做的频次和时间。一周列15项就行,涵盖学习成长、健康和生活等方面。比如每周日做大扫除,周六和父母通电话;每周运动6次,每天早起冥想10分钟;每周读1本书,写7篇文章,周日写周复盘。以周为单位安排好每天的任务,到时候按计划执行就好。
我有个朋友,以前生活毫无规律,工作效率低下,身体也越来越差。后来他开始规划每周日程,按照计划坚持一段时间后,他整个人都变了。工作上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业绩稳步提升;身体也因为规律的运动和作息变得更健康,有精力去享受生活。
二、固定时段流程
比如早起流程和下班后的晚间流程。我们家是双职工,孩子读初中,最近两周我们的晚间流程是:老公接孩子,我做饭或收拾家务;饭后分工,有人洗碗有人做家务;然后下楼打羽毛球运动;回家洗澡时听播客;接着亲子阅读;最后准备睡觉。我的早起流程是:5点闹钟响后起床自由书写15分钟。然后去运动,6:10运动回来去厨房准备早餐,6:45孩子吃完饭上学,我就打开电脑,打开任务清单查看计划,有写作计划就写,没有就看前一晚准备好的书;7点20结束学习,固定流程后,做事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流程本身也能推动计划顺利进行。
再说说我的邻居,他是一位自由职业者,以前工作和生活完全混在一起,经常熬夜,白天没精神。后来他制定了固定的工作和休息流程,早起先做简单的伸展运动,然后开始工作,中间穿插适当的休息时间。晚上则安排阅读和放松时间。这样坚持下来,他不仅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还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家庭关系也更加和谐。
三、养成良好习惯
行为科学家大卫·汉伯格说过,人一天95%的行为由习惯决定。固定80%的动作,关键就是养成习惯,这也是对抗决策疲劳的最佳办法。不用一下子养成很多习惯,一个月专注养成一个就好。比如第一个月养成早起的习惯,第二个月在保持早起的同时再增加一个新习惯,比如每天阅读。这样一年下来就能养成12个新习惯,非常厉害。关于如何养成习惯,可以参考《掌控习惯》《微习惯》《福格行为模型》这些书籍。
我自己就是养成习惯的受益者。以前我总是拖延,事情堆到最后才做。后来我开始一个月一个月地养成习惯,先从每天早起阅读开始,慢慢增加每天阅读半小时、每周运动6次等习惯。现在,这些习惯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思考要不要做这些事,而是自然而然地就去做了,这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条理。
今天有读者夸我时间管理做得好,能兼顾家庭,工作,自己的热爱和规律作息。我想说,其实就是因为我每周固定了80%的动作。这种生活并不会单调乏味,相反,规律的生活让我精力充沛,充满掌控感,内心也更加充实。
朋友们,不妨回想一下,你们有没有哪些事情是一直在固定循环做的呢?也可以尝试一下每周固定80%动作的方法,说不定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