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的前半生为东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后半生却试图谋反。所以一直以来,世人对他的印象都是谋逆之臣。我一说起王敦,却会想到豪爽,残暴
豪爽的爽在于他的率真,真实。王敦年轻时,曾经和当时的其他名士被晋武帝司马炎叫到宫殿里面谈论时事,其它名仕多多少少也还知道一点,只有王敦什么都不知道,司马炎见了,问他会什么,他说只会击鼓。于是王敦站起来,击了一通鼓,声音“扬槌奋击,音节谐捷”众人听了,都赞叹不已。王敦的率真便表露了出来。自己确实对文政没有兴趣,没兴趣就是没兴趣,大大方方的展示出自己的长处,就像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一样:高朗疏率。
豪爽的豪在于他的雄心壮志。王敦在每次喝酒后都会咏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老骥伏励,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的原意是: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明显的表达了自己的一腔壮志。用曹操的诗来抒发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豪迈心理。王敦他从年轻到生老病死 ,感觉永远都有这一股子正气。
王敦的豪爽更体现在身边人对于他的评价。当时桓温平定了蜀国,召集他的手下,开了个宴会。其间桓温表现得十分豪爽,过后大家都在回忆他的话。只有以前在王墩底下干过的一个谋士说:“恨卿辈不见王大将军。”谋士对王敦如此高的评价,从侧面为我们突出了王敦的豪爽。
那是王敦有如此高的成就,不单单是因为在他的豪爽上,更多的一方面还是因为王敦自身的残暴无情。
曾经石崇请客,王敦和王导一起去赴宴。石崇家有个规矩,就是席间派美女劝酒,如果客人不喝,就把这个美女给杀死。当美女劝酒劝到王导时,王导恐伤人性命,于是勉强喝了几杯。但是王敦不一样,他死活不肯喝酒,石崇已经杀了三个人了,王敦还是不喝酒。事情过后王导指责他,王敦却说“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明显王导和王敦的言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让我想到了一个词:道德绑架。王敦这样的态度,就不会收到任何的道德绑架,不会被人所控,当然也显示出了王敦的残暴无情,不顾任何人的性命。
面对自己的亲人也是如此。王羲之是王敦的侄子,无意中听到了王敦和钱凤的秘密对话,王敦意识到后,果断要杀掉王羲之。即使是自己的家人,即使对方还只是个年幼的孩子,该杀还得杀,没有一丝犹豫。可见王敦的冷酷,残忍。
最后我看到了一个真正豪爽的“英雄人物”,虽然最后的结果已定,但在我的眼中,王敦的豪气和他的英雄之气都令我印象深刻。但他的残暴无情却让我感到可怕。最终王敦的谋反还是已失败告终,名声也从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功臣落到遗臭万年的奸臣。难怪桓温在经过王敦的坟墓前时说:“可意人儿!可意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