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前后,能画出有序排列的事物形象
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及形象
四岁的孩子就可以清楚的区别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的形象、性质等的不同。狗,鸡,鸽子,麻雀等都能够各自区分。但是他们却完全不关心自己画中这个东西和那个东西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不关心,而且由于他们只是画自己印象深刻的那部分,所以画人物时就画成了头足人像。
孩子到了五岁左右,渐渐明白了各种事物各自具有的特征。他们明白了,人是长有头,脖子,肩膀,肚子,腿,膝盖的东西。同时也明白了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不会再像四岁的孩子画的头足人像那样,直接从脑袋上画出手来。不仅如此,五岁左右的孩子还明白了人是穿着衣服的,于是开始画起了穿衣服的人物。
按照兴趣来画画
尽管如此,孩子毕竟才只有五岁左右,还不能把事物之间的关系恰到好处的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由于他们只按照自己认识到的去画。他们感兴趣和关心的食物,所以有时尽管知道人是长着耳朵的,但还是会按照当时的兴趣不画耳朵。因此,如果此时妈妈问道:“没有耳朵吗?”孩子会因为对耳朵不感兴趣而不画耳朵,妈妈的话也就不起作用了。
不是按照自己看到的,而是按照自己认识到的,只画自己感兴趣和关心的食物。这种现象是从4~8岁左右孩子绘画的特点。我称之为“感觉的写实主义”。这种倾向一直会持续到孩子九岁左右的绘画转化期。
五岁半后,用基底线表达关系
基底线的登场
孩子五岁半以后到六岁左右开始对事物之间的关系逐渐有了兴趣,比如孩子对捉迷藏的游戏感兴趣,一般是在五岁左右。这是一种建立在捉和被捉关系的游戏,明白了剪刀石头布之间的关系,孩子这时候开始能玩石头剪刀布游戏。
孩子开始能够理解各种各样的关系,我们也能够看得到孩子在试图用绘画来表达这些关系。我们以表示地面或水平面的线条——基底线为例。一条横着画的线条,就有了地面上和海水中的分界,他表现的是一个世界。基底线成为了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转换至二维平面世界的秩序建立的基础。从4~5岁的商品目录式的罗列(一维空间的并列表达方式),开始过渡到“系列化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这段时期欣赏孩子的作品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听听孩子讲述画里的这种关系。在孩子2~5岁半的那段时间,我们只要问孩子:“这是什么?”就可以了。而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我希望家长仔细地问问孩子:“”谁?在哪里?在干什么?”为了让孩子能画出更多的故事情节,家长请尽量去丰富孩子的生活吧。
这本书是2010年11月第一次出版的,也就是作者写这本书大概是十多年前,其实我发现现在孩子的认知水平一定是比十年前有发展的。所以,在看这一部分,关于基底线的出现在五岁半,对照女儿的画,其实她在四岁前就已经出现了。而且目前她的讲述里面也自己会讲述比较连贯的故事,尽管很多时候还是比较乱,当然这都再正常不过了。其实,抛开这点不说,大人多倾听孩子讲述自己的画,还有带孩子丰富生活,一定是所有阶段都需要父母去做的。嗯,对于孩子绘画这件事,就是少说多听,丰富生活,多些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