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负罪感及羞耻感vs.健康的自我接纳
是什么导致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有负罪感和羞耻感吗?正是因为父母没有接纳和承认孩子的感觉,才让孩子觉得自己有情绪一定是因为自己有什么毛病。但是人都会有情绪,这样孩子可能最后就会对自己的情绪感到羞耻,他会向别人隐藏情绪,甚至对自己也隐藏情绪。
那么作为家长,你要如何确保这样的事不发生在你的孩子身上呢?自然是要接纳和承认孩子的情绪了。
这里有些关于如何理解并接纳孩子情绪的建议。为了更好地解释,我们将孩子的感觉比作流动的水,源头是孩子的内心。
如果你在流动的水前面设置了障碍,水就要改变流向,流到其他地方。它会绕过或冲破这障碍,或者如果它最终无处可去,那只好回流到源头(也就意味着孩子将情绪加诸自身)。无论是哪种情况,水都会流向一个什么地方,你无法阻止孩子情绪的流动,所以请不要试图这么做。
要应对这流动的水,你应该让它流动着,同时自己追溯到源头。当孩子有某些感觉时,让他的感觉自然流动,同时努力找到这些感觉的起因,为了你和孩子能够理解这些情绪,你要问孩子一些问题,或是回顾可能造成或者加剧这些情绪的情况
要当心孩子的情绪淹没了他自己和你。虽然不建议你强行中断孩子的感觉,但有些时候也该介入并帮助他管理这些感觉。强行中断感觉和帮助他管理感觉是不一样的,前者会说“男子汉不能哭”,而后者是“让我们一起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我们该怎么做”。
记住,孩子的感觉是他的一部分,扎根于他体内。一定不能让他从你那里接收到“不能有情绪”这样的信息,而是让他跟你学习:管理情绪是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你可以借鉴第6章的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孩子学习这些重要的技能。
当你自己使用这些技巧时,孩子也会以你为榜样学习到它们。
如果你尽力遵循了情绪管理的所有原则,你就能教会孩子摆脱负罪感和羞耻感。你将给予他让他一生受用的重要技能。通过你,孩子会明白自己的感觉是自己正常、健康的一部分,他需要聆听感觉给自己的信息,他也不需要惧怕自己的感觉。这样,他会成长为能接受自己情绪的人,甚至重视这个至关重要、紧密相连而又丰富的自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