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听了李院长《如何让家校沟通更有效》收获波多。因为我不知道原来沟通还有很多讲究的地方。
一:有效沟通前提是
1.家长有教育孩子的能力。
2.家长有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这点感受特别深,我哥家的孩子跟着我爸妈的。我爸妈年纪大了,孩子又正处于青春期。即使孩子班主任和我父母沟通,我父母想管也管不住,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沟通效果自然不好。
所以这里我就很疑问,对于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怎么教育好孩子?
二:沟通需遵循三个原则
1.尊重孩子第一责任人。当家长感觉不被老师尊重,家长的情绪很快就会变坏,从而转身把坏情绪转嫁给孩子。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失控,跳楼。
2.底线原则。生命第一,尊重生命。沟通的目的是促进孩子的改变,让孩子变得更好。如果在沟通的时候不尊重生命,导致孩子失去了生命。这沟通还有什么意义。
3.有预设。对沟通对象是爸爸和孩子关系好一点还是妈妈和孩子关系好一点。是采用发微信还是打电话,预设哪一种方式更好。是在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是在孩子在家还是不在家。是在办公室还是孩子家里还是走廊。场地是否恰当。
三,沟通要有边界意识。
1.不和家长发生利益关系。
当教师涉及到物质和利益关系,就被家长拿了把柄,以后想沟通的时候,会发现自己连说话的底气都没有了。
家长虽然嘴里不说,但是会看低这位老师。同时老师不收礼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2.第二个边界是职责划分。老师不能总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推给家长。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告诉家长,不是所有问题都要请家长。该老师教育的就得老师教育,而不能推脱给家长。如果家长都能教育好,还要老师干啥呢。
四,老师沟通时要体现专业。
1.教师身份专业。
老师,给人就要有一种学为人师,身正为范。只有专业素养高的老师,品德高尚的老师才备受尊重。
所以老师沟通中的一言一行都要提现教师身份。
2.专业的处理方式。
老师如果遇到问题,还没搞清楚问题的发生,经过,结果就请家长,就开始数落家长数落学生。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不恰当。老师处理问题也要就事论事,不要情绪化。
3.老师还是家庭教育的指导师。
老师不仅是教学生知识,还要育人。很多家长其实是想教育好孩子,只是缺少指导,缺少家庭教育的指导。如果老师都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怎么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呢?
要做好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和家长共读一本书,把自己的一些教育方式,见解分享出来。促进家长的学习和共同进步。
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和家长合作,建立家校共同体,生命共同体,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对于家庭教育共读书目《奶蜜盐》特别适合家长读一读。
说到沟通,我想到了上周我的前任课代表英语考了90分,以前只能考七八十分。英语课代表说她是抄了其他班同学的答案。于是整个班上的同学就嘲笑她,她很无助,跑到我办公室向我求助。
我先问了她:第一那你是不是真的抄了,有错就大胆承认,承认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第二,你想过为啥你们班上那么多同学都针对你吗?
由于我不是班主任,于是我打电话给班主任,班主任让她回教室,毕竟要面对。但是她不敢回教室,即使回去拿书来我办公室她都不敢。我正好马上要主持晚上的分享,我又给班主任打电话。班主任说:让她给家长打电话来接她,回去调整好情绪再来。
于是她回去让守自习的老师把书包给她拿出来。她提前回家了。
晚上我忙完了,觉得有点不放心,我担心这孩子心理受到影响。
于是给她的爸爸打了电话,问了孩子的情绪。接着说明我是她的生物老师,当我生物课代表的时候工作越做越好了。我也很支持她。
今天这个事,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她连进教室的勇气都没有。如果处理不好容易给孩子心理造成负担,容易发展成校园霸凌。家长和孩子沟通下,如果孩子抄了那就大胆承认错误,如果没有,那么第二天可以请班主任协助,请出说她抄作业的同学,找出说她抄答案的原件,核对答案是否一致,还孩子一个公道。
同时我也告诉了家长,有同学反应孩子处事不够公正,而且有拉帮结派的倾向。如果有,家长要正确引导。
第二天,希望家长给班主任施加点压力,让班主任出面处理。第二,家长亲自把孩子送到教室,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第二天,我看到孩子在班主任的护送下进了教室。后来孩子来我办公室,给我说谢谢,还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成长。她会把这次错误作为成长的动力。
后来我也有问过这孩子,现在在班上还有心理压力没有,她说没有。我心里的担心总算放下了。
这孩子的一些问题,我以前就给她说过,但是可能说了一个点,其他地方又冒出问题出来了。我相信经过这次她会有很大的进步。
我不知道这次沟通算不算圆满,至少我的担心没有了,这个孩子不会有心理压力,而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由于我没有当班主任,很少和家长沟通。
我除了作为教师,还是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
我很喜欢和女儿的班主任沟通。为什么呢?首先班主任很有耐心,很有爱心,为人也正直。
首先班主任段老师对工作很认真,幼儿园开展了很多活动,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活动都很多,我感觉女儿在幼儿园特别开心。班主任对孩子很负责,她的责任心让我们做家长的很放心。
其次,班主任很有耐心。班上的孩子犯错了,她不吼不叫。她不会像其他老师通过音量来控制局面,而是通过自己的一些教育方式引导孩子。从而让孩子乖乖的听话。比如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爱讲话,老师就倒数321,看谁脱衣服睡得快。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的早早睡觉。
第三,老师有爱心。班主任老师本身就长着一张慈祥的脸,而且声音也很温柔。老师会发现孩子的衣服上或者发卡以及书包吊坠,有危险的物品,会给孩子说明并让他们以后不要带到教室了。即使有同学反反复复犯同样的错误,老师都不会严厉的批评,对孩子的包容度特别大。这让孩子们都不让班主任,还要给班主任老师扮鬼脸,讲笑话逗老师。
第四,老师公平公正,不管孩子是否优秀,老师都会给予给个孩子展示机会。女儿班上有很多教师子女,但是不会因为是教师子女就受到特殊待遇。这让孩子们都很喜欢她。老师也尽量照顾大多数孩子的情绪。比如买礼物的时候,会给每个孩子都准备继续。
第五,老师很正直,廉洁。
老师从不收受礼品,这给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第六,老师有专业的素养。老师会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设计不同的课程。根据不同的年龄,培养孩子不一样的习惯。
第七,老师有奉献精神。有时我有事需要提前去学校,那么孩子只能提前送到幼儿园。每次遇到这种时候,我都请老师帮我提前接一下孩子。
由于老师的专业,敬业,爱业,又有奉献精神。所以老师每次安排的任务我们都会认真完成。而且是心服口服的完成,而不是感觉被迫的。
有一次开家长会,是女儿爸爸参加的。后来女儿爸爸转告我:老师在家长会上把我当反面教材。老师说:我们总是迟到,这样的话,幼儿园搞大扫除的时候,夕迟到了就没机会锻炼了。而且早晨有个自由活动,夕都没能参加。
我听到这话,我笑了。我想:我和老师太熟了,老师也很了解我的性格。所以即使批评我,我也不会生气。但是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下来我就调整了作息时间,尽量让女儿去学校早一点。
虽然只是简单的沟通,但是我觉得这次沟通很有效。
有效的前提是我们很认可老师,同时老师很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了解家长的性格。不需要反复强调就可以让家长改变,让孩子改变。
说着说着,自己好想去尝试一下班主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