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最好的沟通技巧是让这个人接受你,喜欢你,散发要格魅力自然就好沟通。所以在亲子关系中沟通尤为重要,你想引导孩子第一步就是孩子接受你,这就需要建设性沟通。
“现在的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为孩子操碎了心,可是孩子就是不听家长的话。”如果说父母也是一种职业的话,那它应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因为它没有岗前培训,没有岗中培训,既不能辞职,也不能退休。“做妈妈的凭什么教育孩子?凭经验吗?哪里的经验?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得了重病放到了手术台上,妈妈对孩子说:‘我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我会付出全身心的努力把这台手术做好,但是我不是专业人士。’这多可怕!实际上很多家长每天都在做这种可怕的事情。做父母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尤其要学习与孩子沟通的艺术和技巧。沟通的品质决定亲子关系的品质,只有把沟通这门功课做好了,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的主要障碍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呢?首先是因为孩子的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在家里得不到认可。孩子喜欢的东西、崇拜的偶像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孩子在家里觉得做什么都是错的;当孩子要求自己独立完成某件事情时,家长总是不允许,要么就是全部被家长包办代替了。其次,家长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使孩子没能敞开沟通的心扉。我和很多人一样,一直认为家是最温馨的港湾。可是突然有一天,一个10岁的小男孩打破了我的观点。这个男孩说他考100分的时候家里是温馨的,但他要是考了30分,家里就不温馨了。孩子在学习上遭遇挫折时,最需要家庭的温暖和家长的理解,可等待他的可能是一顿批评、指责甚至暴打,他还会敞开心扉与父母沟通吗?另外,很多父母没有与孩子沟通的习惯,不能正确认识性格不同导致的沟通方式的差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等,都会造成亲子间沟通的障碍。
我的孩子头发是自来卷想剪短发,可是理发师说必须把头发烫直才可以剪,她本人想剪我就是不同意,怕药水对孩子身体不好,她就小声地说我下次找我爸带来,我说药水怎么怎么不好了,其实这是你说啥他都不听了,就在自己负面情绪里了,其实这次就是失败的沟通。
如何与孩子沟通才有效
有的家长问:“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要求他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再出去玩,但是现在他都上小学五年级了,好习惯还是没养成。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家长的话呢?”这是因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效果不好。
如何才能提高沟通的效果呢?
家长首先不要带着标准答案与孩子讨论,因为人都不喜欢被说服。沟通时,家长应该把80%的时间用于倾听孩子的诉说,20%的时间用于说教。但很多家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与孩子沟通时总是在说教,却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其次,家长的关注要源于真心。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无论在干什么,都应放下手中的事,全身心去倾听,这表示家长很重视孩子的事情,会让孩子感觉到他很重要。被父母重视是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来源,这也让孩子乐于与父母沟通。
再次,父母与孩子沟通时,要像对待客户一样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父母几乎每天都在向孩子“销售”自己的观点、知识、思想等内容,所以应该考虑怎样让孩子高高兴兴地接受家长“销售”的东西。家长要做好服务,而不要以权威自居对孩子发号施令。
当家长发现与孩子沟通不下去了怎么办?有一种名为“问号法”的良方———家长的问题不能大而化之,问的问题越具体越好,越小越好,比如“今天的语文课上有什么收获呀?”“做数学题的时候碰到什么困难没有呀?”……如果孩子实在不想说话时,宁可先暂时放弃,这比追在孩子屁股后面问个不停要好。家长应把沟通的话,用叙述的语言、平和的语调,不带情绪地说出来,把消极、负面的语言转化成积极、正面的语言。
昨天儿子说:“妈妈我想要一个会反转的糖你可以给我买吗?”我说你今天吃了那么多的糖了妈妈不同意给你买,他就开始哭闹,我就抱起他看着她眼睛温柔而坚定的说,妈妈知道你特别想吃,妈妈不同意给你买你特别伤心,妈妈允许你哭一会儿,妈妈陪着你。就这样一会儿就好了,这是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规则一定在第一次就拒绝,还有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能一哭闹就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后他就会用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样的沟通就是建设性的沟通,孩子就会懂得妈妈的规定一定要遵守,无理取闹是不管用的,他就会遵守规则,长大后她就会遵守社会秩序。
怎样与遭受挫折的孩子沟通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情绪具有记忆性,不良情绪若不及时清理就会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对于怎样与遭受挫折的孩子沟通,有一个方法———战胜挫折三部曲。
第一是肯定。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或者在外遭受了什么挫折(比如在全班同学面前摔了一跤,或因为上课分神被老师扔了一个粉笔头),当孩子回家后带着情绪说话时,那是孩子在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时家长要善于做最好的听众,去理解与支持孩子。可以先用三五句话肯定他,比如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如果孩子刚开始说:“我恨死某某老师了。”这时家长马上说:“怎么可以恨老师呢?肯定是你不对……”这样孩子就不会再说下去了,这就中断了沟通,家长的行为就不是建设性沟通,而是破坏性沟通。正确的做法是等他说完、发泄完后,再通过讲理引导他。
第二是分享。孩子有情绪时,要先帮他消除不良情绪,再解决问题。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回忆当时的情况,此时家长的话不是越多越好,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家长要用90%的时间让孩子说事情的经过,了解他的心理感受,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发泄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不懂装懂,不要坚持对与错,而要了解孩子的真正动机,不要轻易下结论。
第三是规劝。当孩子发泄完情绪后,他的理智才回归本位,这时给他讲道理,他才听得进去。这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老师扔粉笔头这个举动是不对,但你不能恨这个老师,更不能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教的课,你想啊,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认真学习呢?
生活即教育,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不留痕迹的教育,只有我们父母完全懂得了心法再纯熟的运用技法我们的孩子才会接收到那份强大的内在力量,才会接收你所给予的一切,才会主动靠近你,成功的家庭教育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亲子关系极好,关系就是管道,只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管道才可以顺畅的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