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我们每一天都要经历无数个选择。
选择起床还是赖床?选择吃早饭还是多睡一会儿?选择工作还是摸鱼?选择学习还是游戏?
在这么多的二选一当中,哪一个需要努力,哪一个不需要?
而在最近读的一本书中正好有提到这么一句话:
方向大于程度,这是一个常识。在正确的方向上,行一步就有一步的效果,只是快慢和机会获取上的区别。而在错误的方向上,走得越快生命就被浪费得越多。——《认知突围》
方向决定了你航行的目的地,如果你的目的地是走遍四季,你需要有一个好身体和好心态;如果你想攀登高峰,你可能需要一份详细的清单和规划线路图;如果你想陪伴家人普通且快乐,你可能需要有一份知足、平和的心态。
毕竟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地贩卖自己的努力给不重要且目标不正确的事情,毕竟时间是生命这个不是什么修辞,而是事实。
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其实都分散给了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情身上,并且在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时,往往都会抱怨“我明明那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不行呢?”
认知模糊,目标就模糊
许多时候,我们会为自己定下一个盲目的目标,可能是一个月读10本书、每周运动4次、每天早睡1小时。
当你执行时你会发现:
□ 你并不知道具体阅读10本书是哪个方面的,所以阅读会导致丧失动力,知识体系无法取得相关联系;
□ 每周运动4次可能没有固定时间,而且会因为各种原因推迟;
□ 每天早睡1小时却会因为加班1小时而觉得自己时间太少而挤一挤睡眠时间给自己刷刷视频或者打游戏。
其实追溯原因我自己也会发现,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打卡那个读书软件的阅读时长还是标记读完的快感?运动是为了标榜自己热爱运动,还是热衷于拍照晒朋友圈?每天早睡1小时,是为了健康还是因为看到文章说晚睡会猝死?
目标的错误,其实就是选择的错误,既不能坚持也不可能努力,但是对外却会标榜自己已经很“努力”但是就是坚持不了。
换个角度定一个目标如何?
□ 确定阅读方向,1个月读2-3本阅读方向的书,转化成4-5篇的分享文案,平均每周1篇字数800+。目标是:针对某一个方面进行有连续性的学习,可针对性做知识体系的搭建,分享文案是为了通过总结、分享文案撰写是为了巩固、了解自己吸收了多少内容,随时可以针对性做增补;
□ 每天餐后快走15-40分钟,可根据进食的量决定时间,不固定具体40分钟。目标:每天运动,分解掉运动次数改为时长,解决次数达标问题具体化运动内容;
□ 每天11点前睡觉,将手机和平板放置距离自己1米以外的地方充电,早上起床第一时间不要阅读手机,坚持1周奖励自己一个唯一性礼物或者事情,目标:从原来12点睡觉先调整到11点,缓解时间焦虑感,远离手机干扰可以有效提升专注力,从1周作为时间周期并给予一定奖励,给自己坚持下去一个目标。
目标和任务分解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初步做减法,后期做加法,毕竟目标可以有质量地完成才是定目标的核心,让努力有迹可循、方向正确,结果才能有效。
时间用在哪里,决定了你是谁
时间,看似是最公平的,其实也是最不公平的。毕竟时间分为有效时间和无效时间,无效时间非常好理解,不用动脑子和正向反馈的事情,就是无效时间;而有效时间则是注意力集中,且能够有正向反馈及积累的时间段。
说时间公平,因为每个人大体有效时间段是一样的,说不公平,注意力集中的人赚取的时间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人。
在工作中,同样是一件工作安排:
A 思考好所有的需求可能后,然后看一下手上的工作是否有重要且紧急的工作要完成,若没有,则可以开始动手,若有会与领导沟通完成时间,
B 看完需求就开始动手做,手上刚好有事先比较重要的事情,但是B认为这个事情更重要,最后完成后是一遍一遍的修改,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也耽误了。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工作,注意力是否集中就决定了事情完成的效率及质量,A在同样的时间里赚取了更多,B却用了消费掉自己更多时间且没有完成工作。足以说明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也决定了你的结果能去到哪里。
同理,在你的注意力培养上、时间的运用上无处不在的都是选择先行,努力跟上,论哪个比较重要的话,选择是方向盘、努力是油门,两者本是双向奔赴,你何必拆散他们?我们应该使用好他们,将我们带向人生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