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如前文所述,我们已经论证了臧孙纥流亡之后,尽管臧氏被其庶兄臧为继承,但是由于缺乏同族的支持,导致臧氏失去卿位。同时鲁襄公在这个时刻正好安排其庶弟公子慭成为大行人。
那么有没有证据证明这个公子慭确实就是鲁襄公的兄弟呢?我们恐怕要从后来的一些相关记载入手:
……叔仲小、南蒯、公子慭谋季氏。慭告公,而遂从公如晋。南蒯惧不克,以费叛如齐。子仲还,及卫,闻乱,逃介而先。及郊,闻费叛,遂奔齐……(左传.昭公十二年)
首先,昭公十二年(前530),公子慭由于参与了叔仲小和南蒯驱逐季氏的阴谋而流亡齐国。而十五年之后(前515),当流亡中的鲁昭公来到齐国时:
……冬,公如齐,齐侯请飨之……子仲之子曰重,为齐侯夫人,曰:“请使重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此时公子慭(子仲)的女儿重已经成为齐景公夫人,那么我们可以将公子慭父女、齐景公、鲁成公、襄公、昭公等人的关系画图如下:
如图,从辈分上来看,由于齐景公为齐灵公娶叔孙侨如之女所生,所以可以推出齐景公与鲁襄公大致相当于远房的姨表兄弟。如果齐景公又以公子慭之女重为妻,那么公子慭至少是齐景公的同辈,也即鲁襄公的兄弟之一。有些资料认为公子慭是鲁襄公的诸子之一,那么齐景公将娶自己的孙女辈为妻,这是完全不合乎情理的。
因此,公子慭只能是鲁襄公的庶弟之一,也即属于 “成族”。当臧孙纥流亡之后,被其兄弟见缝插针地安排成为六卿之末的大行人,以希望从长远上增强与 “三桓” 抗衡的力量。
如果将公子慭的辈分加入与同时期诸卿辈分的比较中,我们会发现以下情况:
当公子慭初次加入卿序的时候(前550),执政者仍为其祖父辈的季武子和叔孙穆子,其后还有同辈的仲孙羯(孟孝伯)以及晚辈的叔弓(子叔敬子):
此时叔弓由于出道略早而得以排在前面,不过总体来说
公子慭对于六卿格局还可以接受。此时鲁国三军将、佐的配备为:
注意下军的将、佐配置分别为同辈的仲孙羯和公子慭,此时双方的合作还是比较和谐的。不过当仲孙羯(孟孝伯)仅仅在此后的第八个年头(前542)又英年早逝的时候,六卿格局就会调整为:
也即此时孟氏在十四年内出现了第四位家主,仲孙貜恐怕会非常年幼,导致其不得不屈居出身 “文族” 子叔氏的叔弓之后。如果考虑到子叔氏与季氏的深度绑定,此变故暂时还不足以威胁季、孟之间的关系以及 “三桓” 的整体利益。不过此时公子慭身前就会出现两位晚辈,如果我们再看看此时的军行情况,局势就非常令人担忧了:
如表所示,晚辈的叔弓将成为下军将,而长辈的公子慭将屈居其副手。此格局在军事指挥上将极为不协调,可能成为一个最终影响战斗力的定时炸弹。当初造成仲孙速(孟庄子)与臧孙纥(臧武仲)之间不协调的局面再一次出现了,此将成为鲁国后来持续发生动荡的导火索之一。
因此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在襄公十一年 “作三军” 的时候叔孙豹曾经警告季武子 “子必不能” 背后的含义至少包括这种局面,也即强制规定 “三桓” 以及裙带关系控制三军主将之位的局面势必难以维持,因为那个医疗水平落后的年代,很难保证不会出现卿大夫早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