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樊登老师与北大教授楼宇烈老师对谈《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对我了解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启迪。
楼老师在谈话中指出,中国文化是以“人文精神”教化天下老百姓,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俗。
1、什么是人文?
《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最初的意思通“纹”,表示纹路、纹饰,“明”是明显、显示、展示,所以“文明”在古代最初的含义,是通过装饰来展示我们自己。
人类的“文明”与动物的“野蛮”之间的区别,就是通过外在的装饰,和内在的情感理智,告诉人们应该停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做。
“知止”对于人来说很重要,《大学》里面引用了孔子的话来讲一个故事:“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孔子说:“一只鸟飞着飞着,停在一只山丘上。小鸟都知道自己应该停在什么位置,难道人不知道吗?”
中国人常说,这个人心术不正。那么一个人心术正不正的界限在哪?在于心智能不能管住五官?五官能不能管住万物?
一个人的心抵不住外物的诱惑,就被“声香色味触”带走了,中国文化就来告诉人们如何守住本心。
2、中国文化对神的态度
西方非常崇敬神,认为神是万物的造世主,是高高在上,不可违背的,人们都要遵从神的旨意。
中国文化认为,万物之生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不是一个是造物主创造出来的。
人们只是把崇敬神灵,当做一个内心追求安定平衡的方式。
人们更多的是崇敬古代先贤圣人,依照他们的榜样去做事做人,这也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优势。
3、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中国文化是一种人文特质的文化,其根本精神是人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觉悟,它是向内求的,不是向外求的。
荀子在《礼论》篇一开始就说“人生而有欲”,这是正常的,人之常情。欲望我们不能得到,就要去追求,也是正常的。
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不能无休止,要有“度量分界”,否则就会出现纷争,进而出现混乱,甚至战争。
所以古人先贤制定“礼乐”来教化民众,守住这个分界。
一方面,通过“礼乐”来滋养人的欲望,满足人的精神追求,使人们对万物的欲望不能有无休止的追求,也不能让万物屈从于人的欲望。
另一方面,治理国家要“隆礼重法”,在践行上面就是刑德并用,既要讲法治——刑,又讲德治——礼。
荀子提出的理想社会是:国富、兵强、民裕,这也符合我们现在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收获:
什么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你在社会上站得住脚,就是“立命”;让你的生命得到安康,就是“安身”。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这个呢?就是来自觉自律地管束自己,不要去放任自己。
我们可以用这段话来对照自己,理解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这些年,中国在科技经济上发展很快,却渐渐失去了对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视,我们要重新找回中国文化自信。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拿起筷子吃东西的时候,能及时止住;拿起手机浏览网页的时候,能及时止住;与别人侃侃而谈的时候,能及时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