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另外这里的尧是第二次出现,其真实用意必然是为尧的第一次出现作收结。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第一次不论是何原因,是尧真正意义上的尝试让出天下。
但是对于许由而言,许由可能是明白尧的真实目的,因此其对尧的回复是毫不客气的。
但这并非是许由拒绝的真实理由,因为无论尧是从任何角度出发来让天下的,许由都会辞而不受。
注意许由在这里提到了“名与实”的问题,留待后面再细说。
在两次出现之间,原文中很“突兀”地出现了一段关于“姑射山神人”的内容。
请问这段内容是乱入吗?
如果不是,那这段内容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尧会在姑射山见到四子之后,产生“窅然丧其天下焉”的情态。
因此,我们只需要理解“姑射山神人”究竟是在讨论什么问题,也就理解尧的变化了。
结合前文提到的“名与实”的问题,就知道“姑射山神人”在讨论什么了,并是怎样的名与怎样的实,所以令尧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