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读、写、算这些技能层面。而有些工作根本不需要读大学也能够做的工作,因为现在教育的复杂性提高了。
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应该追求:
1,能够帮助孩子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和阅读
什么叫“批判性地思考和阅读”?
就是我们得学会反身,学会反思,学会看到自己跟他人在思维当中是不是有不周严的地方,这种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是要通过教育来传递的。
2,清晰有力地表达观点
知道的事我们能够讲出来,能够跟别人说清楚。
3,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科学家们的新发現
A. 第一个新发現:前知识,或者前概念。
当我们听到老师讲地球是圆的时候,学生们就画了一个煎饼🥞叫地球,因为这是学生们的前知识注定了他们的理解。
所以既使老师在课堂教书,每个学生学到的知识会有不同,因为各自的前知识不一样。
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够做单向的输出,如果无法建立在对方的前概念的基础上来互动地教学,你是没法准确地传达信息和知识的。这是第一个发现。
B. 第二个新发現:了解原理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光听师傅讲怎么做一件事情,还不够,还必须了解原理。否则徒弟只会操作方法,在传递的过程当中,会不断地减少、逐渐损失。
如果徒弟学会了原理,懂得发挥,就能有新创。发挥在教育学里有一个词,叫作迁移。
在课堂上学的加减乘除,你回家以后能够算账,能够把它用到公司管理,能够用在各个领域内,这叫作迁移的能力。迁移能力的前提就是你得懂得原理。
C. 第三个新发現: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你知道很多事,你了解这些东西,这个叫作认知。但是你了解自己对这个东西的了解有多少吗?
“对自己认知的认知”,这种能力叫作元认知能力,这个能力是相当重要的。有一个很著名的效应,叫达克效应,当你对自己的无知是无知的,这时你就不会反思,你就不会反省,你也不觉得自己需要学些什么东西。
生活中,你劝别人读书,他说:“我不需要”,因为他没有元认知。
用元认知来安排和规划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迁移的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迁移,就是为了能够把原理应用到生活当中。所以这三条是本书经过了那么多的研究以后,最重要的三条发现。
怎么来发现元认知和前知识呢?
要靠聪明的老师来提问题,让学生展現他的元认知和前知识。而非老师不做调查,只管教书。
教育培训的目的,是想把一个普通人培养成专家。普通人和专家之间的区别有六个不同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专家能够发现很多普通人注意不到的信息特征和模式。这个信息特征和模式叫作心理表征。
什么叫心理表征?当你是一个专家的时候,你不用过脑子就能知道这件事是怎么回事。例如:警察不加思考,就能熟练地擒拿罪犯。
第二个特征是,专家对知识学科的理解深度跟一般人不一样。他对这个东西的理解深度比你深得多,这是专家跟新手的第二个区别。
第三个特征是,专家的知识不能简化为一些孤立的事实或者命题,而应反映应用的情境。专家可以灵活地调度各种各样的公式,解决不同应用情境的问题。如医生,律师,财务等。融汇贯通所有学到的知识。
第四个特征是,专家能够轻松地提取重要的内容。
第五个特征是,专家特别熟悉自己领域内的知识,但不一定会教别人。千万别把专家跟教师混为一谈。专家并不一定会表达或在课堂教学生。
第六个特征是,专家应付新情景的方法灵活多样。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专家,你会发现遇到不同的情境都可以处理。就像一个医生,他离开了医院的环境,在飞机上也能救人。
当你做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做到专家水准的时候,就具备优秀专家的六个特征。
怎么去运用在教学上?
首先,要有意义地去做知识的组织。什么是糟糕的老师?照本宣科,而不是理解这中间的规律。
第二个启示是,要考虑到情境与知识的提取,也就是应用的问题。考虑到这个人离开教室以后会怎么提取知识,在他的生活中怎样反映出来。
第三个启示是,如何让人们提取知识变得自动化。提取知识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费力。什么叫费力?刚学完就考试的,就叫费力。
再往后,叫不费力,你能够稍微轻松一点了。
最往后的叫自动化,自动化就是知识自己跳出来,你想摁住它,都摁不住。学习开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怎么有效地让专家把东西说清楚呢?有一个教学方法叫作“用新手来挑战专家”。
作为一个优秀新手,在别的领域里很强,让他来挑战这个专家,问专家这个事怎么办,那个事怎么办,有什么问题,这时候你才能够发现新手的盲点到底在哪儿。
第五个启示是,要拥有适应性的专业知识。能够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高级厨师能够根据客人的特别喜好而烹制出不同的菜肴。
学习与迁移的关系。人们学习需要在四个方面实现迁移。
第一个方面叫,从概念到概念的迁移。
你在经济学的课堂上学了边际成本的概念,能不能够把这概念迁移到社会学领域里面去?或者迁移到你的工作、你的创业过程当中去?当你能够做时,你会发现边际的概念竟然这么有用。
第二个是从学科到学科的迁移。
第三个是从学年到学年的迁移。把知识从一个学年迁移到下一个学年。还包括从校内迁移到校外。
这四个方面的迁移是对教育最大的挑战,那这里边牵扯到的要素是什么呢?
第一个是学生对于原来学科的掌握程度。对所学的东西足够熟了以后,才能够迁移。
第二个是个人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理解了,并且他是不是记得住。学了以后,不跟别人讲,你只是做笔记,那没用,照样会忘。只有不断地输出,不断地跟别人讲,你才会记得更清楚。
第三个是学习时间。足够长的时间的学习,才会让你成为专家,进而带来知识迁移。
第四个是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动机将决定着你能够学到的难度,以及你所拥有的社交机会。
启发孩子们去探索这个世界,而不是强调这个东西要考。动机不一样,用功也会不一样,结果肯定截然相反。
最后一个,你要注意太过情境化的知识和抽象能力之间的平衡。什么叫作太过情境化的知识?有很多人具有街头智慧,但是具有街头智慧的人很难成为学者。因为他们没有抽象能力
人是怎么学习的? 过去的这些年里有三个最大的发现,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极大的影响。
第一个发现是:学习可以改变大脑的物质结构。如果你坚持学习,让自己的大脑不断地活跃,神经元连接数会变多。
第二个发现是:大脑结构的变化能够改变其功能。当你更多地使用大脑,会促进大脑的功能发展。
第三个发现是:不同的部位适合不同时段的学习。
它对我们的教师和家长有什么样的建议呢?他们指出有四种学习环境的设计逻辑。
第一种逻辑叫作学习者中心环境。什么叫学习者中心环境?就是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来打造一个学习环境。
诊断性教学:只有在听学生讲的过程当中,才能够真的知道他听懂了没有。
第二个叫作知识中心的环境。
第三层叫作评价中心环境。课堂教学除了传递知识、除了跟学生的互动之外,你还得知道怎么评估教得好不好,这也是搭造学习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最后一个是共同体中心环境。学生,学校对社区,社会,国家的影响。
这是一本打破我对学习方法认知的书,特别有道理。从中西方教育的差别,看到了传统与新教育体系的区别。也有助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