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首筑,万里安边。”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一项被誉为世界奇迹的特大型工程,其工程之浩大、气势之雄伟,在世界军事工程史上可谓首屈一指。一提到长城,人们就会想到秦始皇;一提到秦始皇的功与过,人们也总要论及长城。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修筑的最重大的军事工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为消除北部边境上的祸患,同时也是开拓帝国的疆土,想要攻伐匈奴,匈奴族是我国古代居住在今蒙古高原地区的一个以游牧为主要经济形态的民族,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匈奴族在头领单于的领导下开始强大起来。他们常常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原地区作为其侵略的对象,对于当时的中原地区正处在紧张的兼并战争中,各国均无暇顾及反击匈奴人,以至匈奴的势力越发强大,对中原地区威胁也越来越严重,匈奴人甚至还占领了黄河的河套地区,这一地区被秦国人称为“河南地”,这等于在秦国的背后插了一把刀,对秦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说将反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作为巩固国家统一的重大战略并加以实施,但是他并没有在统一国家后立即对匈奴动手,直到前215年,“从天而降那块刻着“亡秦者胡”字样的石碑,成秦始皇最终下定攻伐匈奴的决心
前214年,秦始皇派蒙恬统率秦军向西北追击匈奴,在今陕西省东北角依傍黄河向东直达阴山,在河套以北阴山 一带地区设置34个县,重新设置九原郡、接着,秦始皇又令蒙恬渡过黄河攻取高阙、阳山、北假一带,修筑亭障以驱准逐胡人,令有罪之人来这里谪戍,以充实新设置的诸县人口。
前211年,秦始皇又下令从内地迁三万户到北河、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这是其中一说,故地所在历来说佳不一)屯垦。这次大规模的移民屯垦,其意义远远超出了防止匈奴人入侵的初衷,它大大有利于秦帝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边境地区的民族融合,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文化交流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蒙恬率大军攻击甸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震动。最终使匈奴“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但是,这次胜利的取得也使秦王朝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而守卫攻占的领土和巩固边防,又给秦王朝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像对匈奴作战中的后勤粮草供给,不能不是秦军的一个沉重负担,作战中的“死者不可胜数”也是在所难免。“发丁男以守河北”以及从内地迁徙3万户居民充实边境,对加强和巩固北部边防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一切毕竟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从长远的观点全面地思考这一问题,并意识到必须寻求一项从根本上为巩固北部边防提供保障的措施。于是,秦始皇决定修筑一条横亘于匈奴南进中原道路上的人工军事屏障。至此,在秦、赵、燕北部边地长城的基础上重修长城的方案,被秦始皇确定并付诸实施了。主持并负责实施这一浩大工程的,理所当然的是大将军蒙恬和他所统帅的数十万军民
前214年,在北伐匈奴的战争中屡建奇功的大将军蒙恬应秦始皇诏令负责修筑长城,一时间,军民奋战,轰轰烈烈,从齐国临淄开始,绵延万里,到燕国的辽东为止,一场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伟大运动开始了。新的长城在各国旧的长城的基础上修葺、扩建而成。这条长城贯通东西,屹立在秦朝北部边疆,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
作为军事防御工程体系,长城由关险、边城、城墙、城台、烽火台等构成。关险、边城居高临险,扼守要冲,一般设在江河渡口之滨、险峰峻岭的之侧或交通要道旁,凭山壑之险,构成边防线上最重要的军事要塞。对来犯之敌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战态势。城墙依山傍水,阻隔交通,可以有效地防止匈奴彪悍骑兵的长驱直人和大规模运动。城墙上在每隔大约500米的距离设有城台、敌楼可供屯兵、据守其外沿修筑有用于作战的垛口。当敌人攻到墙身之下,利用高大的墙身所形成的死角掩护自己的时候,守军就可利用墙台射杀敌人。墙台之外还有战台,它是供守军住宿和警戒的军事设施,战台一般都修筑在高处,顶部是一个平坦的空间,便于瞭望。同时秦长城的修筑也继承了古老的消息传替方式,在城墙之外,每隔若干距离,便设置一烽火台若遇紧急军情,白昼燃烟、夜间举火,依次传递,能在很短时间内将消息传遍防线。并在长城沿线设有重兵驻守,还有大量移民实边,军民可以利用长城的各种军事设施及时抵御匈奴的侵扰。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言,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的设计和构造,都已经达到了古代军事建筑工程水平的巅蜂
然而,如此浩大工程,却仅用数年即告完成。这不仅有赖于设计者、建筑者的聪明才智,还必须集中大量人力、财力、物力。长城工程多建于偏解险要之地,在工具简险、交通不便、劳动条件悲劣的条件下,完成如此艰巨的工程,民众负担的沉重是可想而知的
就这样,数十万将上兵卒,楚乡童男,齐鲁壮汉、三泰囚徒用血肉之躯,背扛肩担,绵延万里,将一块块巨石垒起在高山之崩。峭壁之上,吻岭之间。汗水伴着血水一路流酒。有多少曾经健壮结实的身躯最终变得形若稿骸,又有多少风华正茂的青春被埋葬在这一块块厚重的砖石之内。可以说,长城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血泪,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悲歌。秦人曾留下一首《长城歌》,歌中唱道:“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吊亡夫的故事虽为民间传说,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百姓的哀怨与愤怒。
好大喜功的秦始皇在修筑长城上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难以用数字来计算的,如此靡费资财、滥用民力。对于大局甫定、亟须休养生息的大秦王朝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伤害,这也是秦始皇所梦想的万世相传的大秦帝国在十几年就灰飞烟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万里长城也确实起到了抗击匈奴、巩固边防的军事防御功用。如果从战争角度来进,秦始皇修筑长城在当时是符合客观需要的。当然,修筑长城在秦始皇眼里,不仅仅在于防御,同他巡行天下,封禅泰山、观兵耀武一样,这也是在炫耀他那不可一世的丰功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