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针

母亲的顶针,至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七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比较艰苦,老百姓的衣服鞋袜,大多要靠自己缝制,甚至穿破了的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于是,几乎每户人家都会有个针线笸箩,里面放着尺子、剪刀,针头、线脑儿,各种纽扣、零碎布料等等。当然,顶针是必不可少的,甚至不只一枚。

那时候,我家也有这样的针线笸箩,它属于我母亲的专用品。而母亲的顶针,几乎随时戴在右手的中指上,就像现在的女性常戴着戒指。不过母亲戴顶针,可不是为了装饰,而是有时候是因为太忙,刚撂下针线就又拿起了刀铲,戴着的顶针便忘记了摘;有时候是因为家里该缝缝补补的东西实在太多,不知道那会儿会用得到,干脆就不摘了。母亲的顶针,可比戒指“阔气”多了,有一厘米宽,上面均匀地布着小米粒大的小坑,可随着手指粗细调节松紧。虽然就是铁质的,但天天戴在母亲的手上,氧化了的表面被磨得油光锃亮,俨然像是“乌金”的材质。

通常,缝那些软薄的布料用不着顶针。可做鞋子、穿箅帘之类的“硬活”,没有顶针是万万不能的。我们兄妹四人,再加上父母,母亲仿佛有纳不完的鞋底、上不清的鞋帮。几乎每天晚上,母亲从笸箩里取出顶针,套在手上。她一手拿着鞋底,一手握着针或锥,用力在鞋底上一扎,把穿有长长麻绳的针,穿入扎好的洞中,中指上的顶针把针顶进去,再从另一面用尖嘴钳子拽出来,钢针引着麻线在身前划出一道弧线,耳边响起“嗖嗖”的拽麻绳的声音。母亲偶尔停下来,将钢针在鬓角的头发上蹭蹭,端详端详鞋底上的针脚。成千上万次顶刺牵拽,一家人才有了合体的衣衫、结实的布鞋和暖身的被褥。那可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枚小小的顶针,鼎承了生活的重荷,穿引着岁月的脚步,让全家人的日子过的快快乐乐,烂漫如花。

时光荏苒,世事变迁。如今,物质生活提高了,丰富了,大多数人家再也不用做针线活了。针线笸箩,顶针,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不过,我听说云南少数民族还流传着这样一个风俗:一般新娘出嫁时要准备一些顶针,如果途中遇见了其他的婚车,就扔出去一枚,寓意是把对方给顶回去,以防被冲了喜。顶针的“功能”,悄然发生了角色性的变化。

也许有一天,像有些民俗一样,这种婚俗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说不定许多年以后,这些顶针还真的成为“宝贝”了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我的记忆中,顶针是每个家庭妇女做女红不可或缺的一件工具。母亲的顶针是黄铜的,样子像戒指,但比戒指宽,上面...
    静和居士阅读 995评论 0 2
  • 西裤的纽扣掉了,懒得缝,又懒得专门往洗衣店里送。城门虚掩,将就很久,然而凛冬将至,纵是史塔克,也不能再诱敌...
    罗伯特阿里斯托芬大宝阅读 630评论 1 1
  • 在家穿的拖鞋,总认为没赖好,所以无论如何是舍不得花大价钱买的。但便宜的,没穿几天就变得不合脚,谁都不愿意穿。 心血...
    你若安好我便晴天_1cdb阅读 1,524评论 0 0
  • 有些人能够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各种关系中游刃有余;有些人藏匿于各大社交网络中,寻求表达真实内心的渠道;有些人活...
    市民七加一阅读 442评论 4 3
  • 第三十二讲:Lachman测试 *作用 【Lachman测试】是用来检测交叉韧带是否损伤的主要测试,也是是检测前交...
    舒涵vivian阅读 96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