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从来不是问题,只有你把它当成是问题,它才是问题。
这就是暗示的力量。
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权威,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也就是父母的暗示与期待,它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走向。当一个妈妈不往自己身上随意地贴标签,尤其是容易引发歧义的标签时,她的这种态度,也会传到孩子那里,孩子也不会因为自己生活在离异家庭而变得敏感自卑。
父母能为孩子提供的成长环境,的确有“高低好坏”之分,但评判的唯一标准,是对孩子陪伴的质量。这个标准与金钱物质无关,与家庭是否完整也无关,只与父母是否用心、能否给孩子恰当的抚养方式有关。
社会上有一些对单亲家庭不友好的声音,其中指向最多的就是单亲家庭容易滋生“共生关系”。其实这不是单亲家庭的顽疾,而是整个家庭教育的顽疾,不过在单亲家庭中,因为爸爸这个角色的缺位,使得母子之间产生共生关系的可能性更高了一些。
共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剥削”的关系,也就是父母不愿意给予孩子人格上的独立,其本质是用亲子关系剥削孩子的心理发展空间。同时,共生关系一定和缺少边界感有关。应该说一个孩子,从出生时剪断脐带的那一刻,就已经独立而完整地拥有了自己的身体,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岁月里,他的身体的全部感受、运动、器官的生长与老化,都只是孩子一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而一个人格独立且有恰当的边界意识的妈妈,她能意识并且尊重孩子和自己完全是两个人的事实。
妈妈虽然不能感知孩子的身体变化,但是和孩子之间有天然的情感链接,这使得让妈妈“放手”非常困难。在生活中,妈妈对孩子的包办替代和控制无处不在,当妈妈对孩子赋予太多“附加的母爱”,会令孩子感到窒息并在人格层面的发展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