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培根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在孩子的心理发展中,责任心的形成十分重要。它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心理健康也很有影响。几乎所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责任心,但并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有责任心。责任心是后天发展起来的一种品质,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特别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体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需要适宜的条件和精心的培养。父母在培育孩子责任心的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不可小觑。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幼儿期在一个人的发展中有着独特地位。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他们进行责任心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对孩子来说,责任心就是实实在在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让孩子在游戏和家庭生活中感受到责任的分量。一次角色扮演,一次剪刀石头布来决定谁倒垃圾的小游戏,父母都要积极引导。既应在孩子表现好时给予表扬鼓励,也要在失责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尽快走出自己的世界,强化孩子的责任心,帮助孩子成长。
每个人都天生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趋势,这是责任心产生的心理机制。孩子在婴幼儿阶段表现出各种主动尝试的兴趣,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衣服等,就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家长的责任是密切地关注他、扶助他、鼓励他,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在这样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的责任心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孩子的责任心是后天养成的,它伴随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父母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准备不同的游戏,由浅入深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低幼龄儿童处在被动责任阶段,在游戏中家长要给予具体的指导。这时的孩子能大致按照父母的指令完成任务就是胜利,因为孩子这个时候并不理解责任的意义,只是会因为成功的激励,产生一种上进的意识。孩子进入6岁以后,就开始能够初步理解自己的责任,对游戏中的角色和任务理解更深,但还是常常需要父母提醒,才能完成得更好。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