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他与人们对所拥有的能力能够干什么样的判断有关。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他的自我效能感就比较高,在生活中就会更积极、更主动,往往会喜欢有一定的难度挑战,把困难的任务看成挑战,也能够客观的分析任务并确信自己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低自我效能感的人,总是选择简单和简易的任务,面对复杂任务容易选择放弃。
我们先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低自我效能感:
1、父母过度严格的要求和包办、代替,缺少对孩子内心力量的保护和激发;
2、从小对孩子缺少信任,又有过高的期待;而信任带来力量,高期待带来压力;
3、孩子缺乏基本的挫折教育,当面对大的挫折时,父母没有给予理解、支持和引导;
如果父母能够把埋怨或批评变成关心和支持,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就是和孩子一起去面对问题,给孩子力量和底气,孩子会越来越有力量和自信。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反复多次的打击或失败,就会产生自己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感觉,会有无助感,甚至会出现破罐破摔,不思进取的现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就是自我效能感丧失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