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焦虑,世界就很平静

据说现代人每天会不止一次的焦虑,焦虑该不该换一份工作,焦虑谈恋爱结婚生子,焦虑孩子上什么兴趣班,焦虑容貌焦虑身材,焦虑别人的老公比自己的优秀,每晚无法入睡,整天心情焦躁不安。

为什么我们会活得那么累,不能每天云淡风轻地像古人一样喝酒游山玩水?为什么我们活得越来越迷茫,稍微努力点被指责内卷,不想努力了又被指责躺平。我们从何时起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呢?

法国作家阿兰·布拉克尼耶《你好,焦虑分子!》一书帮我们深度解读了“焦虑”一词,从焦虑的画像、焦虑的原因、焦虑的好处、如何破除过度焦虑等方面,全面地剖析了这一心理状态。

周国平说:“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看看别人,他有我没有,就焦虑了。”

焦虑是什么?作者对焦虑者和抑郁者做了对比,所谓焦虑者活在“不确定将来时”,总是在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从而给自己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慌;而抑郁者则活在“重组过去时”,总是在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要是我当时……就好了。

焦虑是一种内部的未知危险的信号,发送给我们自己,在焦虑的情绪中,我们所质疑的,更多是自己而非这个世界。

所以说,焦虑的关键词:未知、自我。是对未知的不确定焦虑,而不是已发生的事件,是对自己的恐慌,而不是怀疑外部。焦虑情绪伤害的是我们自己,总是在担心,总是在忧虑,犹豫不决,责怪自己,反而开启不了行动。

何应对过度焦虑?

正如本书卷首中,爱比克泰德在《手稿》中的那句话,“令人心神不宁的并非种种事件,而是人们对这些事件形成的想法。”

其实心态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想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少年出去冒险第一站就遇到了小偷,把他的财产偷得一干二净,他哭得痛苦不堪,因为冒失的决定想要去寻找梦里的宝藏,而此刻失去了一切。但是下一秒,他忽然灵光乍现,换了一种想法,所有的一切随之改变了。他想到这也许是神给的指引,让他可以像个真正的冒险家那样观察世界,恐惧绝望荡然无存。

同一个事件,不同的看法,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情。所以,引起焦虑的并非焦虑本身,而是我们每个人应对焦虑的方式。心态改变,一切接着改变,外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你自己,你觉得世界是美好的,一切美好就会降临。

如果真的过度焦虑了,那么作者提出了三个寻求帮助破解之法。

一是自助。

自助的方式首先最主要的是对自己情绪的感知,认真分析令人焦虑的事件,如果置之不理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我能承受这个最坏的结果吗?

其次,通过一些转移、自我暗示等的防御策略,比如通过阅读有趣的书籍,观看令人心动的电影,转移自己的情绪;比如约朋友去外面踏青爬山,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比如通过写作将自己的心态、想法、行动描述下来,就能避免处在一种莫名的焦虑中;

再次,还能运用一些调整策略,比如拖延回避。作者说回避政策会对焦虑性格起到不错的缓解作用,当焦虑事件出现时,不要逼自己第一时间去做出反应,用运动、睡觉、瑜伽等替代一下,甚至就先放着发酵一下,也许说不定会自行消除掉。

二是寻求身边之人的帮助。

不要和一样焦虑的人呆在一起,那会彼此加剧。接触性情平和的人,是最能安抚焦虑情绪的办法之一。跟一群性情足够平和、让人安心、愿意倾听、拥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可以促使安全感的形成。

找一个能听你倾诉的人,具有同理心、能共情的人,是焦虑时非常好的伙伴,甚至不需要对方给出理性建议,有时倾诉完了自己都能发现,焦虑的荒谬。

焦虑者还需要身边的朋友给出鼓励,鼓励有三个步骤:1、帮助焦虑者有所行动,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一旦开始行动,哪怕跟不上进度,焦虑情绪自动消散;2、建议焦虑者从容易的地方入手,而不是从最难的地方,一点点地建立信心非常重要;3、建议做好长期的准备,目的是为了让焦虑者对所有的支持自主化,书中给出了一系列的疑问句,帮助朋友更好地提醒焦虑者。

三是请专业人士帮助自己。

如果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到了生活,那我们应该尽早地请求专家的帮助。正视自己的问题,克服对看心理医生的恐惧,相信专业人士一定可以帮到你。

写在最后

只要你足够清醒、坚定,停止焦虑、胡思乱想,从安静中汲取能量,蓄势待发,在困境中不断自我治愈,生活自会把你想要的东西,在合适的时候,都给你。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情,去放下该放下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