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营养观

诺贝尔奖获得者里德伯格把人体称为“超级生物体”,认为人体是由人的细胞和细菌的细胞构成的。

而人又是靠营养而活的。但是,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越来越好,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为什么很多人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甚至是越来越差呢?关于营养,你是不是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误区呢?

一、营养误区

1.吃得好必定营养好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会认为舍得吃,有鱼有肉就是吃得好,吃得好营养就好。

真是这样吗?所谓吃得好,其实指的是营养搭配合理。每一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不同,除了婴儿所喝的妈妈的母乳外,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没有哪一种食物里面是齐全的。


2.花钱买健康

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时间。

花钱不一定买得来良好的生活习惯。


3.早餐吃得少,晚餐来补

早餐吃的食物热量占一天当中食物热量的30-40%,晚餐吃的大约占20-30%,但是我们很多人长期以来的习惯正好反着来了。


4.不敢吃鸡蛋,认为胆固醇高

不少人,特别是老年人对吃鸡蛋怀有戒心,怕吃鸡蛋引起胆固醇增高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卵磷脂进入血液后,会使胆固醇和脂肪的颗粒变小,并使之保持悬浮状态,从而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对胆固醇正常的老年人,每天吃2个鸡蛋,其100毫升血液中的胆固醇最高增加2毫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


5.晚上或者睡前不吃东西就能减肥

其实,不管哪个时间段只要多吃,人体都会储存多余的卡路里。

你也有上面这样那样的营养误区吗?

二、新的营养观

既然人是靠营养而活的,人体又是由人的细胞和细菌的细胞构成,食物是细胞自我修复的唯一原材料。所以吃的营养,不但要满足人的需求,还要满足菌细胞的需求。而且还要全面 、均衡、科学,才能被充分利用,发挥它们最大的作用。


人体中的细菌主要是在我们的肠道中。肠道菌群分为有益菌、中性菌、有害菌。

你的饮食结构直接决定了你的细胞与菌的细胞的健康。病从口入,大多数人的毛病都是吃出来的。吃什么就非常重要了。

肠道菌群主要的营养来源是:

一个是未被人体消化吸的食物残渣,其中过量的、来不及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会扶植有害菌;人体自身无法消化吸收的膳食纤维会扶植体内的有益菌;另外一个是人体肠道分泌的黏液和脱落的粘膜细胞。

以上两种营养来源中,第二种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是吃什么完全是可以由我们自己决。


因此,现代人如果想要拥有健康的肠道环境,可以多食用一些膳食纤维类的食物,在满足自身营养的同时也养好自身的菌,达到人菌双满足。


如何做好人菌共养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菌群的影响因素:年龄、饮食、药物、运动、性别、心理因素。其中可控的是饮食、运动、药物和心理因素。

1、饮食:膳食纤维类的食物可以扶植有益菌。因此在饮食上我们可以选择瓜果蔬菜类的,全谷物和杂豆类等食物,同时可以额外补充益生元(低聚果糖类的);

2、运动: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即使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来运动一下,避免久坐不动;

3、药物:主要尽量不要服用抗生素,据研究表明,抗生素能够破坏肠道内菌群的多样性,不要乱用药物;

4、心理因素: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人的情绪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焦虑抑郁等。因此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对于肠道菌群也有好处;

5、生活方式: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肠道菌群的稳定性有影响,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养菌的关键。


你吃的食物不但要满足你身体细胞的营养需求,食物残渣还要成为肠道中菌的细胞营养。这就是新的营养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