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可能离开这个世界去归隐,我要生活在这个世界,热爱世间万物
当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无数次的想为什么我20岁的时候没有遇到这本书? 如果我读过这本书之后的人生选择会发年什么变化吗?但是没有如果,即使看了,以当时的心境和阅历是否又能理解呢?能理解拉里选择游荡、选择去煤矿做苦力、选择要娶索菲为妻?能理解伊莎贝尔为什么不嫁给拉里、为什么要嫁给格雷、又为什么如此反对拉里娶索菲以至于用尽心机?能理解苏珊的一生吗?能理解艾略特的一生吗?
即使现在只读了一遍的我也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在写这篇笔记的时候我也在想,关于这本书有无数深刻的读后感,我的这一点浅薄的认知值得写下来分享吗?当我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要写下来了,即使再浅薄那也是这个阶段的我初读这本书的感受,对于我自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个体不同的阅历不同的阶段读一本书的心境所产生的领悟都是不一样的,我不认为这有高低之别
这本书是在每天晚上睡前一点点读完的,边读还边记了些笔记,比如写到当伊沙贝尔寻问拉里未来的打算,拉里回答到“游荡”,我似乎觉得这是非常正常且非常正确的一个决定,当一个战后青年亲眼见到自己的朋友救了自己的生命而牺牲了自已,他要如何面对这件事情?他现在的生命承载着什么?很多的未知等着他去探索,而他只不过是坚定的去做了这件事。去学哲学、去做苦力劳动、去寺院、去西班牙探索艺术、去东方了解神秘主义,终于在印度的宗教里找到了自己的真正信仰。有多少人曾动过这个探索的念头,最终却连抬头看一眼星星都忘了
在作者开头的讲述里伊莎贝尔及她母亲、艾略特等都问过他在战争中经历了什么,拉里始终都没有说,可他却对一个他救助的画家模特主动开口,很奇妙不是吗?有时候我们想要关心自己爱的人,希望他们愿意向我们倾诉,希望自己是被信任的,可有时候并不是对方不信任,也许只是时机还没到,总有一天他会主动开口,我们只需要向毛姆一要去应约就好
苏珊和索菲这两个角色,我想如果是一个好的女演员一定很愿意尝试这两个角色吧,毛姆笔下她们一生用着不同的方式绽放着,当我读到苏珊以游走在各个画家画室当做模特、情人谋生,可以说是以身体为工具(可某种程度上谁又不是呢?),生完孩子面对情人的离去丝毫不纠缠,继续回到她的领域里谋生,从跌落到生存的边缘到找到了愿意真正给她家的情人,我看到了生命力和坚毅,同时她用自己多年来在画界的经验对艺术画作的判断力和她在家乡每年置下一点土地的眼光为她在这个情人心里赢得了最大的尊重。
在读到毛姆和伊莎贝尔谈论关于索菲时,伊莎贝尔说道:“她从早到晚酗酒。她跟任何一个要她的流氓上床”,毛姆回答到:“这并不意味着她就坏。有不少受人尊重的公民也酗酒,喜欢干下流事。这些都是坏习惯,就像咬指甲的习惯一样,我并不认为它们比咬指甲的习惯坏到哪里去。我会把一个说谎、欺诈或没有同情心的人称为坏人”。同时在拉里最后和毛姆一起处理完索菲的丧事后说道:“索菲有个美好的心灵,她热情、大度,有上进心。她的理想是高尚的,甚至在她最后所寻求的毁灭方式上都蕴含着崇高的悲剧色彩。” 毛姆阐述了一种价值观,而拉里的评价让这个角色更丰满。
书中对印度宗教有许多描述,我对这方面没有什么知识储备但是却学习到了许多,有一个很巧合事情,在我刚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在家里二刷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其中有一段台词刚好跟我书里的原文重合:“上帝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造出一个没有苦难、没有不幸的世界呢?那个时候,在个人的本性里,还既没有善也没有恶,来决定他的行为”
而充满仁慈、仁爱之心的西里·甘乃夏教导人们说,上帝没有办法不创造,世界就是他的本质的显现。当我问他既然世界是上帝本质的体现,那为什么世界还如此可憎,使得摆在众生面前唯一合理的选择便是摆脱这个世界的束缚呢?西里·甘乃夏回答说,尘世中所获得的满足都是暂时的,只有无限(我对无限这个词的理解打个“?”)能给予持久的幸福。然而,时间的没完没了,并不能使好的更好,白的更白。如果开在早晨的玫瑰到中午时失去了它的美丽,那么它清晨时的娇艳依然是真实的。世界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常驻的,我们要让什么东西永驻的想法是愚蠢的; 可在我们有机会享受一切美好时而不去享受,那就更加的愚蠢了。
这段话对我很受用,人们把他称为“乐观”
而少年派也在被动的完成了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