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完之后,我才开始到百度上搜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
陀翁全名: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1.11-1881.2.9),1880年发表《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1881年准备写第二部,同年2月9日,在写作时笔筒掉到地上,滚到柜子底下,他在搬柜子时用力过猛,致血管破裂,当天去世,享年60岁。为了捡笔而死,也算死得其所了。
这是一部未竟的作品,所以看完之后,像一块卷饼吃了一半,正吃到色香味俱全,吃到兴起时,饼一下子被夺走了,且那样的美味再也吃不上了,于是嘴巴大张,炽盛的味蕾晾在那儿,除了说遗憾,还能怎么办?
平庸的生活仍在继续,心头的故事还未讲完:德米特里逃到美国了吗?与格鲁申卡结婚了吗?伊凡病好了吗?好了后,是独自看世界去了,还是与卡捷琳娜在一起了,两个同样骄傲自尊的人在一起会幸福吗?身为男主角的阿辽沙在前部故事里主要作为线索牵引的工具人出现,在后来的故事里应该大放异彩了吧?卡尔干诺夫呢?在格鲁申卡逃走之后,有没有接手那个甜腻胆小的食客马克西莫夫?丽萨呢?是否与伊凡、阿辽沙之间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我们的酷帅少年柯西亚以及那个知道特洛伊是谁建造起来的小男孩后来都怎样了?是泯然众矣,还是成了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佐西马长老后来还有具体深入的描写吗?他是真的如他表现出的那样神圣,还是如拉基金所说的其实不过是个想扬名后世的俗人?
……
太多的未完待续太多的疑团,在陀翁的笔滚至柜子底下那一刻戛然而止。恨。
张爱玲曾说过“人生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此恨堪比《红楼梦》未完。
纵然现实多残缺,此事古难全,但文学作品中的人与事件总要一一划了句号之后心里的石头才能落地,这样地悬而未决,实在让人着急顿足,不知怎么办才好。
唉,算了,就这样吧,享受当下,享受已有,让我们在已有的故事里好好畅游吧。
《卡拉马佐夫兄弟》遗憾与《红楼梦》相似,内容也有相近之处。佐西马长老一再让男主角阿辽沙到世上去经历经历再作决定是否要当个修士,就像青梗峰下那块女娲补天遗弃的石头,到人世间游历一番之后又做回石头,只是此石头已非彼石头,是一块刻满了故事的石头,从此再也不日夜悲号,可以安心地当块石头了。
说回故事本身,《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人物身上有许多陀翁的影子,比如本书卡氏兄弟的父亲老卡——那个道德低下,行为败坏,冥顽不灵的老地主,名字叫费奥多尔(也有译为费多尔),而陀翁的名字就叫费奥多尔。老卡是本书中唯一一个身上几乎没有一点优点的反派,他除了没犯法啥都犯了。他卑鄙无耻下流,贪财好色,酗酒无度,通过死乞白赖的手段将妻子的嫁妆占为己有。他富足有钱,却对自己三个儿子不闻不问,当他们被各自的亲戚带走抚养成人后,他不但舍不得给他们一个子儿,还与大儿子争财产,抢大儿子的心上人。
老卡年轻时是个贫穷的小地主,四处乞食,以当有钱人家的食客为生,为了讨好别人,他总在众人面前把自己扮成小丑,扮得久了,深入了骨髓,再也摆脱不了甚至不愿摆脱了。他谁都不爱,嘲笑一切,破坏庄严,戏谑神圣,他试图使所有人出丑,希望别人跟他一同倒进泥里,一起变为小丑。
如此一无是处的一个人,陀翁居然给他取了和自己一样的名字,这颇为意味深长。
陀翁曾在西伯利亚流放十年,期间,他不断反省自我,老卡是否就是他自我反省后的一个结果?他将人性的卑劣无限放大,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一点,我感同身受。我在读老卡的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代入进去,想自己是否在同样的境地下产生与老卡一样的想法。
很久以前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全部说出来并付诸实施,那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将这个想法跟人讲了,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说,真那样,世界将会大乱。
可见,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小魔鬼,一般人会压着不让他们出来,而老卡却是满不在乎地将这些小魔鬼全部放出来,且高兴地拿鞭子抽他们,使他们跑得更快,变得更加猖狂。
这个令人厌弃的费奥多尔,除了天生圣徒的小儿子阿辽沙,没有人不讨厌他。他大儿子德米特里甚至数度扬言要杀了他,而他最后确实被杀了。本书就是围绕这起弑父案展开的,书的一大半都在铺垫德米特里弒父的必然,他自己的表现及所有的证据都在指向:他必然是那个杀父的凶手。可人生往往是:你眼见的未必就是真相,你耳听的未必就是事实。因为人性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而立场导致偏见。看似最合理的最理所当然的未必就一定顺理成章,看着最不可能的住往就真的发生了。
被法庭判定为杀父凶手的德米特里28岁,被判后,将被流放西伯利亚。陀翁1849年4月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被捕,同年11月执行死刑,在行刑之前改判为流放西伯利亚,当时陀翁刚好28岁。
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
我据此大胆推测,后来陀氏想写的德米特里没有逃住美国,他去了西伯利亚,最后成了一名虔诚的信徒。
德米特里虽是冤枉的,但他并不全然无辜,他无论逃出去还是未逃出去,都将为自己的放纵轻浮付出代价。他的一次意气用事,曾让一个美好的家庭支离破碎:他当街打了一个叫斯涅基寥夫的上尉,罔顾其儿子伊留沙苦苦哀求。伊留沙为了深爱的父亲所受的辱侮痛苦万分,与拿此事戏谑的同学对战,后因此而病死。
书中一再提及:每个人都在众人面前对一切人担着罪责。
因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个体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有可能引发出连自己都想不到的后果。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能引起海啸。
善行有善果,恶行有恶果,不仅仅是对自己,还有对别人,所以人要保持善良,要谨言慎行。
书中有许多对人性的极致探索,更有对哲学、信仰、道德等大段表述。乍读之下,有的地方晦涩难懂又枯燥无味,但慢慢读下去,会很受启发。
书里有许多金句,现今流行的那句爱抽象的人不爱具体的人,就是从本书中引申出来的。
当然,老卡不是大儿子德米特里杀的,他死于他的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之手。
斯麦尔佳科夫身上也有陀翁的特质,他患有严重的癫痫症,陀翁也有,他的另一本书《白痴》里的男主角梅什金公爵也有此病。
作者写人,写来写去都在写自己,读者看书,看来看去都在看自己。陀翁是一个酗酒嫉妒感情生活混乱嗜赌成性的人,卡氏三父子包括私生子身上都有他的映射,而阿辽沙是他的理想中人,是他的信仰表达,是他对美好的向往。世上没有绝对的坏人,坏人不过是本我炽盛,超我难以驾驭的表现,他们能更深切地了解人性的弱点与种种体现,因为他们对此深有体会。如果这样的人恰懂得自省,回归正道,那思想的深度必是常人所不能及的,Ta向下能下得有多深,向上就能上得有多高,因为Ta是那种旺盛狂热而深刻的体验派。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正确的人写不出伟大的作品,所以只有陀氏能写出这样的旷世杰作。不入世经历人生百态,成不了真正出世的修士,所以佐西马长老一再让阿辽沙去世上经历一番,并坚信他能做到初心不变。阿辽沙天性纯良博爱,如莲花般出污泥而不染。人的本性中阴阳两块,一善一恶,有的善多,有的恶多,阿辽沙是那条小白鱼,有一点黑眼睛,而他的父亲老卡是小黑鱼,他必然也有一点白眼睛,或又可以说阿辽沙是他父亲黑基因里的那点白。
如果一本书可以让你对人性又了解了一点,对自己又认识了一点,对生命的宽度又拓展了一点,那这书就没白读,这段读书的生命就没有白白地浪费,这是我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最大的感受。
像在混乱的人生里扫出一条路,虽然路径还不甚清晰,但足以使我有了点信心,我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看它能将我领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