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久了,在一个行业里变成熟练工,开始按部就银容易出现“满杯现象”。人如杯子,心如容器,时间长了,里面难免有沉渣。同样道理,做老师的经过一段安稳而平静的教书生活后,不仅会感到欠缺,而且对新知识会有一种习惯性的拒绝。久而久之,便人新鲜水源的容量与勇气。”
“空杯心态”、“归零意识”,早年在参加教师培训时,就已经了解过,当时没有过多关注。现在罗树庚老师再次提出,印象深刻。所谓“空杯心态”、“归零意识”,简言之,就是要敢于、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才能做到?
1.倒空杯子里的水,就是要有虚怀若谷意识。教师适时倒空杯子里的水,要的就是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要的就是能受得相左的观点与刺耳的批评;需要我们有悦纳的心态;有胸怀去接受旁人善意的提醒。
2.倒空杯子里的水,就是吐故纳新意识。昨天的荣誉不要挂在墙上,陈列在柜子里,统统收起来,不要让它成为自己前行的负担。适时倒空杯子里的水,要有跨出“舒适区”的勇气。讲和授的教学方式,尽管你已经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要知道,还有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等。要有勇气去尝试自己不曾习惯、不曾熟知的方法。
3.倒空杯子里的水,就是要有与时俱进意识。如果说“吐故纳新”是敢于与“旧我”诀别,那么“与时俱进”则是敢于与“旧时代”拜拜。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与时偕行、与时俱进的意识。适时倒空杯子里的水,就是要转变知识观、学生观、教育观。信息社会,知识正以几何级的速度在增长,教育要从“知识核心”跃升至“素养核心”,教师要有新的知识观。适时倒空杯子里的水,就是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要有预见性,能洞察未来,经常想想未来会怎么样,然后看看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杯子需要适时倒空,清水方能及时注入;心灵需要适时清空,清空才能吐故纳新;人生需要“归零”,才能不断获取智慧、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