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百年孤独》给看完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迄今为止看的最艰难的一本书。
最开始被它吸引只是因为它的名字:什么样的孤独才能称得上百年孤独?是不是读完了就会对人生的本质有更深刻的了解?就会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反倒更看淡这些起起伏伏或是平平淡淡呢?
但看不到几章,就觉得很有些吃力了: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写,通篇的平铺直叙,鲜少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激烈有趣的人物对话。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几代人相似、重复的名字,让人物关系变得更加难以厘清,有时候看到后面,就已经忘记谁和谁是什么关系了。
另外,作品在表现手法上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即“将真事隐去”,用魔幻的、离奇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反映、体现、暗示现实生活。所以,不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的情况下,确实很难理解某些人物角色的心理和行为,甚至会觉得有些故事情节有点跳跃和混乱。
就这样,几度,我都要将它束之高阁了,但还是忍不住继续翻下去。
可将整本看完,细细品味之后,你就能体会这是多么恢弘的一篇著作,作者精心布了一个多大的局,能给你带来多少触动。
1 、作者、故事梗概及背景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他的另一篇名著是《霍乱时期的爱情》。
故事发生在加勒比海沿岸的一个名叫“马孔多”的小镇上,这是一个封闭、落后甚至可以说是与世隔绝的地方。吉普赛人——梅尔吉亚德斯的到来打乱了居民们乏味单调但平静的生活。他告诉他们“地球是圆的,就像个橙子”“河的另一边,各种魔法机器应有尽有,而我们却还像驴子一样生活”......
由此,在马孔多的实际领袖也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掌舵人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的带领下,开始了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和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而马孔多的未来和这七代人的命运早就被上帝般的存在——吉普赛人梅尔吉亚德斯一一预言,并写在了梵文著就的羊皮卷中。
作者借这个故事,反映的是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给我们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
2、人物关系
很多人跟我一样,读这本书的难度一半在于复杂的人物关系上,而人物关系难以厘清的一半原因,又在于七代人中男丁们相似甚至重复的命名上。为此,我简单地做了个人物关系图,基本上能呈现本书的重要角色及其各人结局。
(看不清的话,可以后台找我要原版)
书中每一个角色都是那么立体饱满,有时候看着,你会很想冲进去揍角色一顿:他/她怎么就这么奇怪这么纠结这么难以理解,想不通他/她到底在干什么,到底想要什么。但细想之下,这就是真实,人不就是这么一种矛盾的集合体吗?
就像阿玛兰妲——她渴望爱情,但在得到爱情之后又亲手毁掉它,抛弃了情人。情人为她自杀了,她又手缠黑纱,发誓一生为他守节;她恨丽贝卡,狠毒地谋划在丽贝卡婚礼到来前毒死她,却不小心毒死了天真纯洁的雷梅黛丝,但后来又收养孤儿,真心善待每一个人......
再如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他一直以来都是个有沉默寡言的男孩,热衷制作小金鱼,但不是为了卖,也不是为了玩儿,就是为了做好了再毁掉再做好再毁掉,周而复始。他不受人关注,也不想被人关注,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去参了军,然后成为战场上雷厉风行、杀伐决断的上校,令敌军闻风丧胆。他发动三十二场战争,但全部失利;他说他为了公平和正义而战,但实际上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战并为此而痛苦,还是他睿智的母亲乌尔苏拉在晚年几近失明而获得非凡洞察力后发现,他发动和放弃的战争都是因为纯粹、盲目的自大......
......
......
最纯粹的人物,好像就只有一代掌舵人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伊瓜兰。前者一生都在致力于马孔多的兴盛和个人对于新事物的探索和创造;后者则一辈子都在维持家族的繁荣和避免生出带有猪尾巴的后代。
3、故事的核心
布恩迪亚家族在自由探索与保守复礼中延续了上百年,每一代人都在时代的影响下去追求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没有人想到,整个家族的命运早已写在了羊皮卷上:
“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
“高楼耸立,不再有布恩迪亚家族的血脉”;
叫何塞.阿尔卡迪奥的注定四肢发达、意志不坚定、悲剧收场;叫奥雷里亚诺的注定专注而执拗;叫阿玛兰妲的与侄子有不伦之情;叫雷梅黛丝的有绝顶的美貌和孩童的天真;叫乌尔苏拉的勤俭持家、坚毅果敢......
我们之中,应该有很多人有过这样的幻想:要是能够看到我的余生就好了。
但如果人的命运和社会的走向早在一开始就确定了,那生在其中的人还会试图去做出改变吗?还有意义吗?
4、经典段落
1.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2.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着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
3.别错过机会,人生比你想象的短。
4.正因为当初对未来做了太多憧憬,所以对现在的自己尤其失望,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5.只有平庸将你的心灵烘干到没有一丝水分,然后荣光才会拨动你心灵最深处的弦。
6.当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观人的眼泪,“愚者”自我表达的切肤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批判和分析,更能起到被愚弄者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
7.“我最担心的是,”他补充到“你那么憎恨那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
8.我们打了那么多年的仗,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别把我们的房子涂成蓝色。
9.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畏地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早晨,让它陪你吃早餐,享受阳光。
10.失眠症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自己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一个没有过往的白痴。
11.人不是该死的时候死,而是能死的时候死。
12.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