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现代人面临的不可小觑的“敌人”。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显示,2018年我国年龄≥18岁的成人高血压加权患病率为27.5%,患病人数约2.7亿!相当于每5个成年人中至少有1个高血压。
因为高血压这种疾病太过普遍,很多人不将高血压当回事儿,既不吃药,也不注意日常饮食的调整,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01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
它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血压由两个数值组成:
收缩压--显示心脏收缩或跳动时的血管压力
舒张压--显示心脏在两次跳动之间舒张时的血管压力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要引起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高血压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为高血压病患的“后备军”。
中青年高血压多呈“隐匿性”,早期无明显症状。对于他们来说,高血压的早期识别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02
高血压有哪些症状?
大多高血压患者初期没有典型症状。
少数患者会出现头晕、头涨、耳鸣、疲倦、失眠、颈痛、胸闷、心悸、气短、恶心、乏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高血压还伴发多种并发症,对心、脑、肾、眼等器官及大血管造成损害。
常见并发症包括心衰、房颤等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视网膜病变,肾功能不全,糖尿病。
据统计,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40%以上,大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50%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因此,定期的体检很有必要。
03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高钠低钾膳食、吸烟、社会心理因素、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高龄等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1.高钠低钾膳食:
目前提倡的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5g,并要注重钾的摄入。
而2012年我国18岁以上居民的平均盐每日摄入量为10.5g,另外,咸菜、腊肉等高盐食物也会增加钠的摄入量,引发高血压。
2.吸烟:
我国大约有3亿的烟民数量,另外被动吸二手烟的人数也不在少数。戒烟虽不能降低血压,但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社会心理因素:
长期过度的精神紧张也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及心理压力等紧张情绪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
4.超重和肥胖:
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五成。
超重和肥胖也是高血压患病和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健康指标BMI:18.5~23.9kg/㎡,男性腰围小于90cm,女性腰围<85cm)
5.过量饮酒:
大量的酒精摄入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且其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限制饮酒可使血压降低。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6.其他危险因素:
除了以上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大气污染等。
04
高血压如何预防?
除了药物控制,生活方式干预的“八部曲”:
1.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
2.合理膳食;
3.控制体重;
4.不吸烟;
5.限制饮酒;
6.坚持运动;
7.心理平衡;
8.充足睡眠。
05
高血压有哪些误区?
1.误区一:没有症状就没有问题
一部分患者血压升高会出现头昏、头痛、眼花等症状,但一大部分患者由于病程长,已经耐受了,没有任何症状。
往往没有任何症状的会不在意,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有无症状,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都是存在的,等出现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另外,大家总认为高血压是老年病,年轻人则不以为意,主打一个“我不检查,就没生病”、“没什么症状就不用治疗”的想法。
2.误区二: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降压需平稳,使血压在4-12个周内达标。
降压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而诱发脑卒中,因此,降压不能过急过快。
3.误区三:血压正常就可以停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吃了降压药,把血压降至正常就可以停药了。
殊不知,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对身体的损害更大。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需要长期按时规律服药,才能将血压控制稳定,预防高血压的相关并发症。
仅有少数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而使血压将至正常的低危患者可在严密监测可暂不服药。千万不能私自停药。
4.误区四:老年人血压高没关系
高血压的诊断并无年龄的差异,事实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更高。
对于健康的老年患者,只要能够耐受,就应该启动降压治疗。
5.误区五:无需改变生活方式
有些患者认为,只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平稳就可以了,无需改变生活方式。
这种观念是不可取的。
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嗜烟、酗酒、肥胖、熬夜、高钠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高血压的病程较长、知晓率较低、个体差异较大、自我管理较弱,因此,高血压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千万别把高血压不当回事!高血压可防可控,需要科学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