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5读书打卡第5天:
【书目】《温儒敏谈读书》
【内容】要让学生多读“闲书”
【用时】20分钟
【摘录】:
读“闲书”是自主选择的阅读,是目的性不那么强的阅读,甚至是漫不经心的、带走娱乐性质的阅读。放手让学生读“闲书”,就等于把他们送到浩瀚的书海之中,让他们自由穿梭“历险”,这是引发阅读兴趣的最好办法。
这里给老师和家长一个建议,叫“从长计议”,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很难得呀!那就多鼓励和引导吧,给些关心和指导是必要的,但不要干涉。学生有他们的“语文生活”,有他们的“语文圈子”与表达形式,他们可能会交流读“闲书”的心得,其实这些都是学语文,是“大语文”。
凡是喜欢语文、养成阅读习惯的学生,都是课外阅读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读过很多“闲书”的,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高。
应建立这样一种观念:语文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不只看课内或考试,很大程度上要看课外,看是否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感悟】:
“指向高考”的语文教学,是为了知识的教育,老师为了竞争、晋级而教学,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待填满的容器。学生则为了考试而被迫学习,大量无意义地记忆。这样的教育,学生接受的是僵化的知识,并没有增长多少智慧,也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无法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无法实现终身的自我成长,这样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可悲的。
为什么要重视童年、少年阶段的阅读?怀海特曾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人认识事物要遵循一个“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循环的规律。
浪漫阶段是开始领悟的阶段,是丰富积累、自行探索、积淀知识、萌发好奇、孕育问题的阶段。从人成长阶段的学习来说,学前和小学是浪漫阶段,中学是精确阶段,大学是浪漫阶段。很多孩子在中学、大学阶段出现的智力、道德、情感、认知等问题,其实源于学前阶段和小学的浪漫阶段积累不够。在浪漫阶段的积累中,海量阅读是重要的内容。如果浪漫期的孩子缺少大量阅读,后期的学习和发展讲受到局限。
所以,我非常赞同温儒敏教授的建议:把孩子是否养成了阅读的兴趣和爱好,作为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但是这是个最不好评价的因素。尽管现在的期末考试中,从出题上可以看出出题老师已经对阅读有所侧重,但是很多老师的教学和复习依然指向考试,阅读题目也让学生强加背诵,只为取得好成绩。反思自己,虽然平时建议学生买的书目不少,但是缺乏有效的兴趣激发和引导,所以,真正喜欢读书的孩子,早早就抽空把书读完了。而对于有些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则到学期结束还未读完,到了期末,忙于复习考试,我就不再过问。现在张来,还是自己观念没有转变,没有把读书作为第一要义,还是太过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孩子,把美丽的童书还给孩子,不能仅仅是一句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