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1、现在社会现象中,有一种会为了合群而牺牲独立思考的状况,这也被广大营销商家利用,许多生活节奏正在慢慢地被这种不自知绑架。《乌合之众》里有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人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在这种氛围下,需要明白自己的最高价值是什么,开启审慎思维,通过独立思考完成决择,可见在被这种天性绑架时,人们往往选择了“不思考”;
2、阅读的书籍越多,重读两次三次的经典也在增加,发现无论什么类型的书,不管作者写了什么或笔记记录了什么,仅仅因为观点、知识被自己读到,被标记或是产生共鸣,这并不表示自己完全吸收。只有当自己通过努力尝试和亲身来证实这些观点,反复思考总结,最终才有可能“为已所用”;
3、读书会作业里很有感触的点:人们“一直忙于找方法,而不是想办法做事情”,主要原因是因为怕麻烦,想通过“快速”搞定问题,投入就想马上见效。而且在找方法的过程,会让自己有种“提前满足”的快感,误以为找到方法自己就已经掌握。另外,也正因为做的事情出现了困难,就误以为自己方法也有问题,想通过“找工具、找方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实际在困难面前唯有直面,拆解困难逐个击破;
4、意外收获一个ORID焦点呈现法,通过发掘客观事实,然后反映自身感受,进而呈现出更多观点,最后开启新的可能。准备深入了解ORID,练习后用来迭代每日践行、阶段回顾的总结,可以把每日总结、检视的思考流程转换成类似:今天发生了什么令我印象深刻?我当时的情绪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或我有什么启发?我决定未来怎么办?另外需要再和PDCA日检视进行比较,不介意熟练后统一成一份输出;
5、回顾两年前的一篇写作文章,内容是分享如何写好“践行每日三件事”。阅读时还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诚恳心意,也读到了当时的愉悦,不由得想起那时的可爱伙伴。但整篇文章结构有些混乱,特别是其中最应突出的第三部分内容过短,被简单带过,这与后来使用提纲写作的要求不符。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文章写作中,要特别注意轻重划分,重要部分更应做到突出和详细——尝试着用ORID完成这段,思路变得简单、清晰;
6、被提醒公众号文章排版过于“诚意”,堆砌了很多样式,容易成为干扰。自己之前都没放心上,一直把排版当成小事,只知道能分割段落就方便阅读,所以才有这种“自以为是”的堆砌样式。自己应该注意这次的失误,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要及时翻查资料解决掉。对于公众号排版类似的事情,可以遵循简单的原则,首行不要缩进,样式颜色不宜过花,保持简洁分割;
7、翻看有关提问的思考,从过程中感受到,随着问题有序的被回答,最终谜底的画像越来越清晰,这能有效厘清联系和所求答案。用合适的提问有助于进行聚焦的对话,用在团队也能发挥集体思考的力量,这可以得到有效沟通,明确目标,可靠的结论。提问,是门学问!
【改进】
1、反思之前由日检视到周总结,都有不足之处:通过收获的记录,未能提炼出更多的“下一步行动”,这意味着大部分时间都只是在总结和收获,而这些成果转换成“改变”却是极其低效。如果把自我检视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客观事物描述,第二部分是通过经历,从所描述的客观事实获得反思总结,第三部分是反思总结后得到的“改变、下一步行动”。则自己大部分检视都停留在了第二部分,未深入推进到关键环节。所以每次自我检视都应该往“改变”挖掘,思考出新的策略方案,把这些记入到PDCA中变成实质的“收获”,用下一步行动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