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饮食简单清淡,虽然地处南方,但偶尔也会吃面食,尤其是在那些缺粮的时代。
面粉、面条也不用到镇上去买,村里发的小麦,到村委会那里脱粒碾压成粉就行。其实村委会那里也有用面粉做面条的机器,但这样做的面条不能长久放置。所以一般农村人只是脱粒碾成面粉就行,这样的面粉当然和如今的高筋粉、中筋粉之类的没法比,它没有那么白,麸皮总会在面粉中或多或少的有一点,看上去就不会那么白。
但对于农村人而言,这白不白其实也没关系,有面粉就好。回家和个面,想做什么点心都可以。当然相对来说做面饼是最方便的,只要加入水和成面糊糊,放点底油,就可以煎饼吃。但这得费油啊,有点舍不得。故所以,用面粉做面条的多了起来。
怎么做面条呢?
和面成团,也不用像做包子那样饧很长时间,少许防止一会儿,就可以用擀面杖开始操作。在八仙桌上铺上些许干面粉,用擀面杖在面团上碾压着,把它铺平。然后再把那厚实的面饼绕在擀面杖上,双手抓住着面团围在擀面杖上的两段,不停地在八仙桌上翻滚着。
翻滚几下,再把那个已经变大不少的面饼铺开,上面撒上些干面粉,再把这面饼围绕在擀面杖上,做再一次翻滚运动。随着翻滚次数的增加,那面饼越来越薄越来越薄。等到摊开的面饼厚度只有变成一毫米左右时,就不用再缠绕在擀面杖上了。在八仙桌的一条边上,手托着擀面杖慢慢放下面饼,等落下一定的宽度时,做一个反方向放下,这样在八仙桌的一条边上就有一个长条状的长方形的面皮,等这个面饼全部放下后,拿起家里的菜刀,把这个面皮切成你需要的长条。用手抖落一下,就是一根根长条的手擀面。
在用擀面杖擀面时,身后的铁锅里早就煮上了开水,等水烧开后,就把那切成长条的手擀面放入沸水中。少许片刻,就可以看到面条在开水中翻滚,点上一次水,等面条再次翻滚时,就可以把灶台里的火变小,让这面条在开水中“荡”一会儿。一会儿就可以用“栅篱(一种捞面条的工具)”把面条捞起来放在大碗中。
如果家里有浇头,其实那时根本就没有,只能倒点酱油汤,放几棵煮熟的青菜或者是黄瓜丝若干,就是拌面一碗。手擀面就是那么劲道,透着原味的小麦香。虽然只是酱油,也有酿造的黄豆香。即使没有吃,看着碗里的面条,被酱油汤晕染着,青菜黄瓜点缀着,这也是一幅画啊。还来不及欣赏呢,一碗已经下肚,摸着鼓着的小肚子,一脸的满足。
看着孩子满足的样子,奶奶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要不要再来一碗?其实她自己还没怎么吃呢。
“吃饱了,奶奶,手擀面真好吃。”
“好吃,以后奶奶经常做给你吃。”
小孩的话是无心的,老人家却总记挂在心里。孩子长大了,外出求学假期回家,总是用手擀面招待。面还是那个面,浇头越来越丰富,不再是酱油汤了。老太太变着花样换,只为看到孙儿脸上的满足……
如今,老人家已经作古,那手擀面的味道却依旧保留在也已经是白发满头的孙儿心中。这味道,已经无法重复……只能在记忆中回味。
2022.3.1
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