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觉得在乡下也难逃焦虑。
这次住了完整的一个星期七天,可能还要继续住几天。上海的窝在装修,为了省成本和时间,选择了局部改造,并且没有租房子住,住到了乡下自建房。
我是想把这里当作一个可以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听音乐,看书,画画,收拾小屋,种菜养花,布置我的小院,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可惜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还没达到那种修为,就是在能维持基本生存基础后,不为工作、收入和银行的存款担忧,能安享眼前的岁月静好。
公公婆婆七十多岁,他们愿意住在镇上,因为在镇上公公可以做点小工,婆婆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老公要上班养家,儿子要上学。我,主动失业了,现在总想着再回去工作,但是想尽可能避开原来的行业。
我为了重新就业,想过各种行业,到底自己能做点什么,既不那么消耗自己又能有一份养得活自己的收入?今天在网上看了老公提了几次的那部《逆行人生》,尽管翻拍的画面效果很差,但也是揪心看到了剧终。
城市精英做到了外卖单王,是真的拼了命的。还有很多人拼了命也做不到。脱下长衫难,失业后再遭遇病痛、房贷、升学等压力,更要一次次碾压自己的自尊。
我能做到什么程度?边看电影我边自问。我能做保姆、月嫂、跑出租或者外卖吗?我还愿意进律所、做法务吗?我能做微商、自媒体吗?或者在朋友的公司打工?我可能哪样都做不了。
昨天,乡间的隔壁邻居阿姨和我聊天,问我做什么生活?我含糊应付过去,今天傍晚散步遇到前屋的阿姆,又问我是不是在电脑上做生意,我讪笑说是。
我感觉到自己已经焦虑了。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并没有那么自由,因为财务不自由;即使财务自由了,还是要做点有收入的事情,否则会被人视为闲散无用甚至懒惰之人。特别是乡下,在屋里还是一出门,都会被看见。
是的,我没有办法不生活在群体里,完全自由地选择个人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