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老公做事情。无力。妻子不知道是自己挑起担子去做,还是依旧做一个贤内助扶持老公?
当事人选出四个角色。
第二步,让这四个人深呼吸,然后找到自己舒服的位置。
刚开始四个人是并列一排站着。从左往右,儿媳婆婆公公儿子。让他们自由走动时。公公没有动。儿媳走到了公公的对面。婆婆向左侧后退。儿子向右侧后退。
老师解释,从他们的站位可以看到,儿媳户向公共挑战权威。老师还说。如果公公不在这个位置上被儿媳妇抢走越位后。他们家的问题就不是夫妻问题,而是孩子出现问题了。
第三步,老师问四个人的感受。公公说没有感受。婆婆说感觉家里没有凝聚力。我的扮演者说感觉有压迫感,凶猛累。老公感觉肩膀紧,担子重。
老师解读。这个家里一遇到事情,婆婆儿子就逃避。这个儿子从小。没有,从妈妈那里获得安全感。而父亲又是冷漠的,不会和儿子互动。当儿媳妇想代替公公的位置。婆婆和儿媳就发现一山不能容二虎就都退位了。只有公公是如如不动的。
老师总结,当妻子想拯救老公时,妻子已经越位了。
老师的工作调整。
第一步,让儿子先回到父亲身边。
第二步,当母亲的就自动靠拢父亲。
第三步,老师让父母并排站立,儿子站到父母的前面。当他们三个人看见儿媳妇的扮演者时。儿媳妇就主动跑过来抱住儿子哭泣。
老师给的建议。当事人要臣服于这个家庭的各种关系。当事人想代替公公,给到老公力量就是越位。当事人要让老公去孝顺自己的公公,要走进公公成就公公,从公公那里获取力量。
问题二。17岁男孩高二想表达又不想表达,还想让自己变得更好,让他说出一个烦恼,他说自己没烦恼。
当老师让他选四个角色,他来回转了两圈都选不下角色。老师解读,其实孩子在一次次的迷茫中,会把自己封住。
第一次自然站的一排。从左到右没烦恼,妈妈爸爸自己。
第二次老师让他们深呼吸后自由走动。爸爸妈妈,我站一排。烦恼走到了他们的。斜前方。
当老师问角色的感受。
我的扮演者说只想看着,没烦恼。还想靠近妈妈,但一眼也不想看爸爸。
爸爸的扮演者说我爱我老婆,眼神很坚定。
当事人的亲妈说,儿子初二开始讨厌爸爸,因为爸爸要管儿子。儿子跟别的同学也几乎没有交往。儿子的互动空间只有妈妈一个人。
老师解释家族里男士的主导力量,才能把这个孩子推向更大的空间。才能把儿子从妈妈身边带出来。
老师说解决这个男孩的问题方法有两个。第一个是靠他自身的力量走出去。第二个是靠爸爸的转变。
下一步,老师开始工作。
当老师问当事人。让他深呼吸后让他找一个合适的位置。结果当事人走到了会场的角落,边坐下。老实说,这就是逃避。
第二步,老师让父亲走向当事人,并且坐旁边。
老是跟这个爸爸对话。亲爱的爸爸,你在孩子的生命中缺失了很久,你不能陪伴孩子,请你给他一些空间,信任他,尊重他。
老师又跟当事人对话。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就足够了。你是想带着爸爸的力量去经营你的人生,还是需要爸爸的陪伴?
当事人回答说,一半的一半。
老师叫爸爸对当事人说。孩子,请接纳我的有限与不够完整。爸爸祝福你。
老师问当事人,你是自己走到妈妈和我的扮演者那边。还是让爸爸陪着,或者你们谁走在前面?当事人回答他们并排着走。当父子两人手拉手走到妈妈和我的扮演者跟前时。四个人抱在一起。没烦恼。九游。斜桥放退到了他们的斜后方。
老师建议17岁男孩去上人生导师班。
下午的课正式开始。
见识。
井底之蛙。就是少见多怪。要让你的孩子不与别的孩子一般见识。
自信来源于感觉。尝试经验能力,自信自爱自尊。
视频里。你所有的底气都在你的认知里。认知更新后的新世界。我从来没见过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不自信过。
认知决定外在世界的边界。
三岁孩子的沙盘只摆放家里的家具。
十岁孩子的沙盘就有花园,还有书中的世界主人公。
认知决定选择。
一个要走出平静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加信息
每个人都在他有限的范畴里做了最好的选择。
找不到答案就去世界看看吧。
我们要主导而不主宰。这是道德经里的教育之道。
父母要保持有知有觉,否则父母的一个不经意或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毁掉孩子的一生。
成才等于知识加见识。
认知边界。导师班。
小草就是认知被限制是不真实的世界。
灌木丛横着长,人最苦自己不懂,还很努力,却没结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大树向上,生长向下,扎根给自己准确定位,让自己变得更干净,不修支撑力,修的是承载力。
让孩子在问题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有一些父母是在委屈压抑中支撑着这个家庭。
怎么输入?感觉感知认知。按这样的顺序输入。
大人有过去,自然会过。而孩子看到的就是他的全部。
顾长吾欲以观其妙。这就是有感觉和感知。
常有欲而以观其教。这就是边界与认知。
一个痛苦的人,内心是不够干净的。道德经让我们回到婴儿状态,因为干净自带能量。
打破认知障碍。杨帆部长在非洲赶狮子。
挑战身体的极限,带孩子去走沙漠。
时空具象化。室外进角99个前世故居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无锡拈花湾。
少了文化的植入,少了素养的源头,少了文化的剖析,少了智慧的方向。这是如今的家。家庭教育缺少的四个东西。
孩子成长的方向往往是父母文化影响的再现。孩子身上缺少的往往是父母身上所不具备的。
文化是家庭教育的母亲。
最深的理念归于真,最好的教育达于善,最显的精神视为美。
人化和化人。
梁启超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提倡慢火冻菜的教育。
梁启超的儿子梁思礼语录。父亲生前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
富而困,全家人看手机。
贫而贵。全家人在看书。
一个人心累,不做什么都累。
一个人心不累,做什么都不累。
没有精神信仰支撑生命。
中国家庭缺乏精神追求。
问题是灵魂觉醒的苗头。不要害怕问题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