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医道真(一千六百六十)

揆度谨严之理,圆通活变之法,精当灵验之方。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此示太阳外证有气强化热与血虚生燥之异,因对举而论辨之。如病在太阳,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外证无汗,脉浮而大,此阳邪偏盛于表,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双解荣卫而清肌热。

热多者,风重于寒,故治用复方而法有轻重。假令发热恶寒,无汗,热多寒少,脉象反见微弱,盖由素秉血虚,复加外风之感,血虚化燥故热多,气不布津故无汗。荣弱卫微,故不可发汗,更虚其表。

无阳较亡阳之义为轻,亦阳气衰微之意,故用当归四逆汤益气生津,养荣通脉。方中用人参、附子二味,散寒无发阳之虑,温肾免伤阴之弊。其在厥阴篇,主治脉细欲绝者,以脉细为阴气之衰,欲绝为阳气之脱。虽真气内微而客寒未解,是以补虚之中,仍佐祛邪之品,制方之妙义可深思。

此无阳与亡阳不同,并与他处之阳虚亦别。盖其人本非壮盛而邪气亦轻,故身有寒热而脉微弱。若发其汗,必至有叉手冒心,脐下悸等证。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上七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四分之一,越婢汤取八分之一,合方。越婢,古汤名也;或古有越婢得疾以此治愈,因以名之。犹草之有寄奴也。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故用越婢汤,清热以散寒;以其脉浮大,浮为风,大为虚,故倍桂枝汤,除风而补虚。二方合用,面面周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