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生活在熟悉的家里,很多东西其实都会忽略掉。
我举个小小的例子,正好看到手边的笔筒。忽然觉得怎么这么多的笔,其实这只笔筒一直在桌上放着,我每天都会看到它,但是为什么一点感觉都没有呢。
因为太熟悉了,放在那的时间太长了,好像都没有存在感了。我想,身为一个整理师的我,不应该呀,不该出现这样的状况呀。
但是,确实出现了。怎么办呢,我该责备自己吗?
先处理笔,也就是物品。全部摊出来,水笔、钢笔、铅笔、笔芯,还不少呢,十几只呢?都用吗,当然不会。
选出最常用的,胡萝卜笔写字流畅,又很可爱,最近常用。多色笔做笔记打草稿很方便,也是常用的,铅笔用来画图。
就这么3只,几乎连笔筒都不需要放了。
处理完物品,处理人。
开始反思:
1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笔?
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多呀。回想一下,妹妹最近经常过来,好像每次都带笔有时候就忘在这里了。
小朋友从抽屉里拿的笔没有放回去,有时就随手放在这里了。慢慢的就多了起来。
2 为啥感应这么迟钝呢?
笔虽然多了,但是笔筒的面积始终那么大,并没有增加,找笔也没有增加困难,所以没有注意到。
东西太熟悉了,真的就没有存在感了。
我们的注意力并不是每分每秒都在全神贯注的注意着周围的东西,会选择性的忽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尤其是走在路上的时候,你真的能明确描述出来,过去的五分钟内你都看到了什么吗?我曾经试过,真的完全没印象,有点小后怕哎。
今天为什么感应到了呢?被一句话触发了,我看到了这个笔筒,就看到了这么多笔,然后有了上面的这一切动作和想法。
我会责怪自己吗?作为一个整理师,竟然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并不会。我感应到之后,我看到它们之后,就及时的动手去做了,去变成我想要的状态。
进而我会对家中的其它区域、其他物品多一份感知力,能更多的看到它们,然后透过它们看到我自己。
被触发---看见---思考---行动---反思复盘。我们做整理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因为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一本书、一句话、一个人,触发了你对于现状(物品和自己)的不满、困扰,你看到了它们,进而看到自己。
然后思考想要什么,该怎么做,寻找方法,然后行动,去做,去整理,去打乱再重新组合,最后反思整个的过程并做好维持。
所以,亲爱的,你能看见它们吗?能看见你自己吗?
这番想法我分享在群里,引发了大家的热情讨论。竟然激发出了易简践行群的新栏目 #一隅美好#,大家一起去发现家中的、身边的小美好。
#一隅美好#就是群策群力出来的名字,很美吧。
每天用新鲜的眼光去看待熟悉的家,发现美。当然也会发现不美,那怎么办呀,那就行动起来,创造美呀。
一隅美好,发现美,创造美。
每天发现一点点,创造一点点。点滴之美慢慢的连成线,组成面,最后成就一个立体的、美好的家,拥有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