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老同学在微信上征集答案,关于你心目中幸福的样子。朋友圈优势也是劣势的地方大概就在这里了,看不到所有的回复,但我想相同的年龄、相近的阅历、相似的轨迹,大概会趋向于一个相等的幸福方程。它的指向不会特别宏伟,不会特别响亮,应该像温热暖心、入口即化的米粥,甜甜糯糯,丝丝入滑。
宋代张卿写过一首诗:“小小园林矮矮屋,一日房钱一贯足。官至正郎子读书,一妻一妾常和睦。”难怪宋朝是古代中国美学的最高成就,讲究的就是圆、简、全、润。这样的生活,夫复何求,念起来都让人心生惬意,是我们每个人为自己描绘的理想蓝图,在现代社会,就是陈奕迅的那首歌——《稳稳的幸福》。
除了这样方圆兼备的大幸福,还当该有缓缓而至的小确幸。
小确幸,这个词的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是稍纵即逝的美好,出自村上春树的随笔《兰格汉斯岛的午后》。
今天是16年的诺奖公布,在很多次被押注后,村上又一次无缘。对于一名作家,获得诺奖无疑是个人成就的集成、功业的顶峰,当然会是一种无可描述的幸福,在这么多年的呼声中,我猜想村上本人绝不会没有丝毫的期盼。
但村上真正的幸福是每天规律的写作和跑步,在完全一个人的运动和汗水中自我的消融和瓦解,“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说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感到无聊。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来。”
这是很多艺术家、文学家、书法家更容易获得幸福、甚至也是更长寿的原因所在,虽然需要投入更大的智力心力,却能适性而活,心境合一。
今年的诺奖给了鲍勃·迪伦,摇滚的天才,而他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上总有一本摊开的大开本《圣经》。在他把世界搅扰的天翻地覆时,30岁不到的艺术家已经和妻子带着孩子在海边买了房子,早早地退出世界,躲进内心世界,过起隐士般的生活。
幸福,从来都是小范围,只在双脚站立的方寸之间。过大的范围,会超脱控制,会难以为继。没有人能够征服世界,卡尔·萨根说:“宇宙既不友好也不敌对,只是冷漠。”它关心过存在的每一个生命吗?没有,从来只是任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每一个个体的幸福指数并不在他的视野中。流星般的生命,快速多变,遽然滑过,如果从来不曾考虑过是否幸福,恰恰证明了幸福本身。
前几天,看来一个笑话:和一个20岁的小姑娘聊天。她对生活感到麻木,十分悲观地认为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我批评了她这种错误的想法,20岁的时候我也曾有过同样的想法,后来30岁了,才知道人生其实可以更糟糕,哪有“这辈子其实可以也就这样了”这么好的事情啊。
呵呵,是这样吧,谁不曾想赶赴琼林宴,打马御街前,却是人生不易,每当你憧憬更幸福的时候,恰恰与它擦肩而过。幸福的感觉不是现式冲击,不是即刻兑现,而是一种反观或回味,当突然回首时,发现渡过的时光已然是如此宝贵,此时的满足和感激当是幸福。看得越明白,想得越清楚,获得的自由就越大,幸福就越多。
愿大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