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去舀了粥放在锅台上,打开碗橱。碗橱里一碟咸菜、一瓶酱萝卜,小秋毫不犹豫地拿出那瓶酱萝卜。这是爸爸看小秋不愿吃咸菜,特地用卖鸡蛋的钱去蔬菜场买回来的。
家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过年那天不吃咸菜,三百六十四天早晚都是粥搭咸菜。夏天时,小秋从不敢把手伸进咸菜坛里,菜坛子内壁上蠕动的蛆虫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可大人们似乎不在乎,从坛子抓一碗咸菜用水淘洗干净,放点蒜瓣和辣椒在锅里一炒,香喷喷的,吃得津津有味。小秋觉得恶心,坛子里的蛆虫和茅厕里的蛆虫并无二致,她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下咽的。
小秋站在锅台边急急忙忙喝了一碗粥,把碗筷放入水钵里,用手背抹了一下嘴角就往门外跑去。昨晚听爸妈说,今天早上队里要把那片西瓜全部收了。收了会给每家分一两个吗?还是全都卖了?
跑到门口,小秋想是从西头去瓜田还是从东头去瓜田呢?正在迟疑间,却见庄上的孩子们都往东头跑去。小秋放眼望去,东边塘那里源源不断地走出了一条队伍,每人肩上挑着担畚箕,畚箕里装着西瓜,他们直接擦过东边塘往公路那边去了。小秋拔腿跟上那些孩子,跑到队伍跟前,跟着队伍上了公路。小秋跟所有的孩子一样,盯着畚箕里的西瓜,他们恨不能用眼光划破绿色的瓜皮,好能看见红艳艳的、水滴滴的瓜瓤。
村子湾塘后的那一大片农田,包给了一个外地人种西瓜。那人在西瓜地里搭了一个三角形的草棚,西瓜长大后他就日夜守在那里。那片瓜田、那个草棚、那个外地人,对孩子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村里不是没有来过外地人,但大多都是收旧货磨剪刀的,来了很快就走了。至于西瓜,小秋不用说吃过,连见都没见过。那三角形的草棚,小秋恨不能也整天躺在里面,夜晚的时候可以近距离听蛙鸣、看星星,感受田野里夜的神秘。
小秋跟在一群孩子后面,有事没事的去瓜田边溜达,他们直勾勾地盯着瓜藤里躺在地上的一个个圆溜溜的大西瓜。那个外地中年男人,每每看到这种情景,不气不恼,连连招手让孩子们过去。他说,西瓜还没有成熟,现在还不能吃,我给你们讲故事吧。不愿意听故事的孩子们一哄而散,小秋喜欢听故事,就跟其他几个孩子留在了那里,听他操着外地口音讲宋江、讲诸葛亮。讲完故事,那外地人神秘地一笑,说,现在人不多了,我来摘个瓜给你们尝尝吧。孩子们都跳了起来。
他去西瓜地地里东敲敲西敲敲,然后摘下一只,捧过来用桶里的水洗了洗,放在简易的桌子上。用刀在瓜上挖了几个三角,一块块地取出分给孩子们。小秋抓着绿皮的一端,立即把那长三角形的红瓤塞进嘴里,一阵清凉、馨甜、水水的滋味便在嘴巴里弥漫开来了。咀嚼时才发现,瓜瓤上的黑籽都没有来得及去除就被一口吞到了口中。
“啊呀,我家丫头也来了啊。”
跟着队伍往前跑的小秋,听见了后面妈妈的声音,停了下来。待到妈妈走近了,便跟着妈妈的步伐往前走。
“妈妈,你们把西瓜挑到哪去啊?”小秋问。
“前面的拖拉机上。”妈妈说,“队里统统拿过去卖呢。”
小秋失望了,这么多的西瓜,就在眼前,就在妈妈的畚箕里。难道我们就不能分一个吗?
“小秋,”妈妈身后的三娘道,“瓜侉子(大人对外地人的称呼)在后面呢,一时看不见。你抱一个赶紧往家跑。”
小秋一听,心噗噗跳了起来,她看看妈妈,妈妈未置可否。管不了了,小秋一弯腰,从妈妈的畚箕里抱起一只瓜,穿过一片小树林,奋力往家里跑去。后面几个孩子,大概学了小秋的样子,也抱了个西瓜往庄子上跑。
瓜侉子吹着哨子从后面追了过来,一直追到庄子上,可是看到那长长的一排庄子,不知道那些孩子进了哪个门,只能跺跺脚,回到了公路的队伍中去了。这是小秋后来听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