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旅行的意义,在历史中渐行渐远。古人的旅行不叫旅行,叫云游四海,游历自然山水,见众生,解一方风情,懂一方人情。现在的人旅行,叫走马观灯,匆匆留下一影,朋友圈留赞,引人羡慕,问及当地文化,只能回答哪家店好吃。
旅行对我们来说,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说,远离工作,远离固定的环境……
有人说,去看看世界,去见见没见过的人……
有人说,去没有责任重负的地方,去遇见一个纯粹的自我……
但极少听到有人说,想知道某个地方的曾经……
现在的人热衷于打卡网红点,资本家热衷于打造网红点,吸引人来打卡……没有人在乎某处某地的背后故事,我也一样,直到我尝试了解一个广州的新晋网红创意园。
2023年某日,我与朋友相约去探索广州的一个新晋网红点--良仓创意园。当我们打车到达时,连的士司机对周边的环境发出惊叹。并不是环境上的新潮时尚,反而是一片荒凉才引起的惊讶。
到达目的地时,司机大佬停在路口,跟我们一样目瞪口呆,在怀疑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良仓新造创意园的入口,就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破烂爱塌不塌的铁丝网围成栅栏,只有一块破旧的木板用油漆写着“入口”,还有个箭头指示。
我和友人怀着忐忑的心情下了车,司机大佬也是有点不放心我们吧,一直张头看周边环境,怎么看都不像是会有人烟的样子。
“这,这这,什么情况?确定是有个创意园在这边?”
“难不成我们踩到坑了?天啊!”
嘴巴上一路吐槽,脚步倒还是坚持往里面走,终于看到像是古代村庄的建筑物了,远远望去,隐约看到入眼的建筑带有炫酷的涂鸦,更有点像是外国风情的街头。再往里面走,终于是看到良仓展览博物馆的字样了,两人相视而笑,心是定下来了。
创意园依然还在改造进行中,但可见原仓的模样,让我穿走时,想起十几年前看过由刘松仁、赵雅芝、张智霖、佘诗曼主演的一部TVB电视剧《西关大少》,一部以广州为背景故事的电视剧。
在园区内越浏览,越是感触大,所以回家后对良仓历史再做进一步的了解。
据《番禺县志》史录,新造,原是珠江南岸的一个古老圩镇,明朝景泰五年(1454年),人们在河滩造地 筑堤建圩,故名“新造”。在1933.12-1938.11期间,番禺县县衙设立在新造小平岗(即建于建国初期的省粮仓)。
1938年11月,日机一连数日轮番轰炸紫坭、南村、市头、新造等地,新造县衙 糖厂等片区被日机8架数次轰炸,投弹80多枚,被夷为平地。
因临近珠江,这里到了1948年,由苏联援建而成为了国家粮食仓储地,与珠江江畔一带的码头形成阵线,“一运一储”,解决了资源调度的难题。
随着旧乱时代的退场,民生稳定,交通枢纽得以发展,新造粮库变得荒凉,演变成历史一页。如今,旧城改造在每个城市进行着,这个南方的粮仓承载着旧时代的回忆,走进保留原始风貌的仓内,每一寸钢筋水泥似乎在为它自豪的历史呐喊。码头工人忙碌搬运的身影,靠人力车谋生的壮丁挥汗如雨,西装整齐的商人进进出出……建国初期,振兴农业水利发展,这个片区是当时南方工业的生活缩影。
后来我又重温一次《西关大少》,会对这个地方不再停留在“某打卡点”的印象,而是走在那样的仓房时,我彷如穿越,成为故事中的一员,似乎这个码头从未消失。
也许这个码头早就消失,但在这片地上发生的历史,发生的泣人过往,仍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