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苏北农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加上家境尤其困难,考大学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机会。
高二起开始发力。班级钥匙由我保管,每天最早进教室,最晚离开教室,到了宿舍还要点着煤油灯再看会书。也许是神经太紧张了,高二下学期起神经衰弱,时常失眠,常服五味子糖浆,虽然改善不明显,但仍然咬牙坚持。能够安慰自己的,是在那个乡镇中学里,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
九十年代初,大学录取比例不高,把考大学说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点都不过分。那时还有预考,在我们那个农村中学,总有四分之三的高中毕业生摸不到高考试卷。到了高考,再能考个一半就不错了(包括专科、中专)。竞争之残酷可见一斑。
那时省属师范提前招生,在预考时录取。第一年预考,录取分数线511,我考了507,差4分,没能考进盐城师专之类的学校,只能期待高考有所突破。命运总爱作弄人,高考第一场最拿手的语文作文没写完,后面的几场一泻千里,考出了384的超低分。当年420可以读南通师专了。
复读是我的唯一道路,因为别无选择。邻近另一个乡镇中学——唐洋中学当时每年考取的人数比三仓中学多。于是我怀揣梦想,前去报名参加复读班。在报名窗口,我自惭形秽地递上分数单,那个教务主任看到我的分数单,目光从眼镜上方盯出来,说“你这个分数太低,进来也考不上的”。后来开了后门才进来了。那个屈辱的时刻,我至今难忘。
在唐中复读了一学期,成绩起伏不大。寒假过后,我带着200元复读费报到。但复读费涨了,交了这200块我生活费就没有了。听说三仓复读费只要150元,我就收拾起家伙什,踩着那辆吱吱嘎嘎的自行车来到三仓。交了150元复读费,我还多了50元。好在同班有个沈三小,他父母是老师,学校有宿舍,就给我们几个复读生住了。
第二年的预考不约而至,进师专还差分5分半,只能继续战斗高考。高考出乎意料地顺利,语文作文题见过的,阅读题见过的,小作文应景而写,写完自己都禁不住要夸自己。语文顺利了,后面势如破竹。高考一考完,连绵了一个月的梅雨结束了,天难得露出来太阳。我走在东台的大街上,边走边把复习资料往天上摔去。
放榜那天,天下雷雨,半路被堵在一家竹行门口。雨差不多停了,我来到学校,碰到的第一个人告诉我说“你放了颗卫星”,说我考了多少多少。我不敢相信,虽然我觉得不会差,但也不至于太好。拿到分数单,我都不敢相信,499,超出江苏本科分数线11分,超出班级第二名30分。那个兴奋,是几个月都抑制不了的。毕竟,我不用种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