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上演讲单元的第二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美籍华裔丁肇中的一篇演讲词。这篇文章原来是放在九年级议论文单元,单元重点是“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还要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而现在,这篇文章放在了活动探究单元“演讲单元”。对演讲词的理解目标是“阅读演讲词,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在了解作者和演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演讲”,明显可以看出,同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地方,侧重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所以,这篇文章,不能处理成议论文的教学,而是处理成演讲词的教学。
因此,我先设置一个情境:“这节课,我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我们每个人都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已经身处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典礼上。丁肇中教授作为特邀嘉宾要发表一次演讲,教授们,请开始您的演讲!”
情境的设置很有必要,学生立即状态发生了改变,庄重,严肃,不再是嘻嘻哈哈,读书也多了一份沉稳,少了一份随意。
然后,请两位同学到台前任选课文中的段落,到台前以丁教授的身份演讲。现场感变得很强,总体来说演讲的感觉找到了。
接着,我们探讨了两个问题:
1.丁肇中先生的这个演讲,是想表达一个什么观点?——传达观点
2.丁肇中先生的演讲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进行的?——印证观点
3.丁肇中先生的演讲词有没有达到他的目的?——认可、信服观点
我们又探讨了一些细节,比如开场白:表达感谢、写文初衷、引入话题。还有他举个人事例的好处。
用两节课的教学时间,完成这篇演讲词的教学任务。
不过,觉得只有笼统的讲述,没有语言的细品。我清晰地知道,品语言是我的弱项,但总也改不了,我没有办法让语文教学直抵语言核心。
即使也想去做,但感觉不自然,不深入,浅尝辄止。
怎么办呢?目前还没找到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