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下读写共同体《教育常识》序➕人性常识

      看了序之后觉得理论书好像也不是那么的难,试着跟大家一起读读吧。

      意义是在行走中,而不是在长吁短叹的忧思埋怨中获得的。“我”的意义就转化为更多人的意义。

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奔跑。实现自我价值。


      凡是试图促进他人的生长和发展、改变和提升的人,都是教育者。

教育无处不在,教育契机和教育者也是如此。


      人就是这样的存在:始终保持着未完成的状态,总是带着已成的可能性,走向新的可能性。这就是“终身教育”背后的人性常识。

一辈子都需要学习,保持一颗学习的心,不能下定论,说不定都有变数,再等等吧。


      我不希望与本书结缘的读者,把阅读此书的过程当成接受和灌输的过程,我期待的读者,是能够在思考、质疑、实践中完成自我建构的读者。理想的阅读,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我的作用是“阶梯”、“管道”、“肩膀”,仅此而已。

看到序里的这句话,更有读下去的动力了,写进我心里。


      人的独一无二,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独特个性,实现自我价值。


    人就是这样的存在:始终保持着未完成的状态,总是带着已成的可能性,走向新的可能性。

不断成长,不断发展变化中。


    人只有具备对活着本身进行反思意识与能力,才是真正的“活着”。

思考让我太阳穴发涨或斜方肌发紧,但确实很上头。


    表演即生长,观看即生长,人在表演和观看中生长。

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每个人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演好自己的角色。


      儿童的生长,就是需要的生长。更需要提升。有自身的节律。

尊重需求,尊重节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