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如何设计作业达到减量又提质,是需要老师们研究的新课题。近日,又重新捧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一种感觉不禁涌上心头:在各种花式作业变着样子创新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冷静的思考。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基础知识不能丢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在双减落地的当下,老师们似乎有点谈“基础”、谈“知识”色变。基础知识,有被打入冷宫的危险。
学生们学业落后主要原因是,没有把那些好像是“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从而达到牢记和使用的程度。而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双减之下,避免机械重复式的作业,并不是不要基础,不要巩固。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不能丢,设计基础作业时,既要形式多样,又要让基础知识用起来,活起来,不断发展和深化成为活的知识,才是我们的目的。
二、自在娇莺恰恰啼,分层设计有据依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教师布置作业的出发点,应当是要给所有学生都挑选出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的作业。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更加需要分层进行作业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并且都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如我们三年级的语文课,我设计的《搭船的鸟》一课的自选作业是,积累有关鸟的诗句,意图是通过背诵积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学习了《读不完的书》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分层作业: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课文即可,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既要背诵课文,也要写出一段自己发现的大自然的奥秘。
分层设计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作业中获得成就感,受到鼓舞,体验到收获的乐趣,这才才会让他对完成每一次作业有期待,有动力,日复一日,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
三、万类霜天竞自由,支配时间有讲究
双减之下,学生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自由时间对学生的重要性,就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怎样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你一定要使自己的学生形成合理的爱好。我们的作业布置,从潜在意义上需要教会学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试想,双减形式下如果家庭教育不能跟上,那么学生们势必浮躁、虚度。所以,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是:作业布置,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的事。
1.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阅读应该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2.应引导每一个学生去接近爱好的发源地,就是利用多方资源,引导学生喜欢所学的学科,哪怕使他特别喜欢其中的某一门学科,这样他才能主动深入学习和钻研各个学科。
四、不是花中偏爱菊,排在最后却第一
在分层作业设计的指引下,阅读变得更加重要。阅读是转化后进生最好的手段,在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有体会。班里的小潘,其他各科不尽如人意,但是爱读书、爱阅读,总有令人惊艳的作文,比如他曾写出“蒲公英的种子便似一团飞絮,从我的指缝中溜走,任凭我怎样努力都抓不住”这样遣词造句非常成熟的句子。我们必须认识到,阅读能够扩充知识,发展思维,是形成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因此,无论哪一个学科,让阅读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是我们的责任。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优化作业设计,将“减负提质”落地生根,需要我们从学科本质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保持冷静思考,才能让几乎是“日日相伴 如影随形”的作业,成为学生童年美妙小船中的可爱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