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盛唐的医者之恋

第三章 药庐论道

暮春时节,长安城的柳絮如雪花般纷飞。林婉儿攥着李墨宸留下的名帖,站在朱雀大街北段的朱漆大门前,鎏金匾额上 “太医院别署” 五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自那日街头一别,已是三日,她手中的名帖边角微卷,墨迹却依然清晰 ——“明日辰时,恭候林小医至别署论医,李墨宸谨启”。

跨进门槛的瞬间,一股混合着沉香与草药的气息扑面而来。绕过照壁,便是一座雅致的院落,青瓦白墙间点缀着几株盛开的海棠,廊下整齐排列着数十个漆绘药柜,柜门上贴着工整的小楷标签,从 “人参”“黄芪” 到 “当归”“川芎”,分门别类,井井有条。

“林小医果然守时。” 温润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墨宸身着月白色圆领袍,腰间系着青玉药囊,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医书,正从游廊转角处走来。他的目光扫过林婉儿肩上的布包,唇角微扬:“今日无需义诊,小医可卸下重担,安心论道。”

两人在檐下石桌旁落座,侍从奉上香茶。林婉儿解开布包,取出几张羊皮纸,上面用炭笔工工整整画着人体解剖图 —— 这是她昨夜照着记忆绘制的,心脏、肺腑、肠胃的结构清晰可见,血管脉络如蛛网般延伸。

李墨宸的瞳孔微微收缩:“此图…… 与《黄帝内经》所绘脏腑大不相同。”

“这是现代医学中的人体解剖图。” 林婉儿指尖划过胸腔位置,“您看,肺叶分左右,左二右三,而非《难经》所言‘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医者若不知脏腑真形,便如盲人摸象,治病难免隔靴搔痒。”

李墨宸的手指轻轻叩击桌面,忽然问道:“小医可曾见过真实的人体脏腑?”

这个问题让林婉儿想起大学时的解剖课,福尔马林的气味仿佛还萦绕在鼻尖:“见过。人体构造精妙,每一处器官都有其功用,比如这脾脏,主运化水谷精微,与西医所言‘免疫器官’虽有不同,却也殊途同归。”

正说着,院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名老汉背着个面色青紫的少年跌跌撞撞闯入院落,少年的左臂上缠着发黑的布条,伤口处流脓不止,散发着刺鼻的腐臭味。

“大夫!大夫!我儿子被蛇咬了,昨日在药铺敷了蛇药,反倒更严重了!” 老汉膝盖一弯,就要下跪。

林婉儿急忙扶住他,掀开少年的衣袖,只见伤口周围皮肤红肿溃烂,淋巴管呈红线状向近端蔓延 —— 这是典型的感染症状,若不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引发脓毒血症。

“取清水、烈酒、干净的剪刀。” 她转头对李墨宸说,“还要火盆,把剪刀烧红消毒。”

李墨宸立刻吩咐侍从照办。待工具齐备,林婉儿先将烈酒倒入瓷碗,点燃制成简易酒精灯,然后用烧红的剪刀剪开伤口,挤出黑血。围观的医官们发出一阵惊呼,有人低声嘀咕:“哪有这样治病的,简直是胡闹!”

“脓毒聚集,若不清除,毒气会攻心。” 林婉儿头也不抬,“烈酒能消毒,高温能杀菌,这是阻断感染的关键。”

她从布包中取出一小瓶粉末 —— 这是她用现代药理学知识,从黄连、黄芩、黄柏等草药中提取的生物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将粉末撒在伤口上,再用煮沸后晾凉的清水清洗周围皮肤,最后用干净的纱布包扎。

“每日用淡盐水清洗伤口,再换我给的药粉。” 她对老汉说,“切记不可用脏手触碰,否则感染难愈。”

老汉千恩万谢地离去,却有一位身着绯色官服的中年男子阴沉着脸走进来,目光落在桌上的解剖图和药瓶上:“李直长,这就是你请来的‘高人’?竟敢在太医院别署行此妖术?”

李墨宸起身行礼:“王奉御,这位是林小医,医术独特,方才救治的蛇伤患者,若按传统治法,怕是凶多吉少。”

王玄策 —— 太医署奉御,三朝老医,最是痛恨离经叛道之说。他抓起桌上的解剖图,冷笑一声:“人体脏腑乃圣人所定,岂容你这女子胡改乱画?还有这些所谓的‘消毒之法’,不过是故弄玄虚!我大唐医道传承千年,何须你这旁门左道来指点?”

林婉儿按住即将发作的李墨宸,上前一步:“王大人,医道不分古今,能治病救人便是良法。您看这伤口感染,传统医书多以清热败毒之药内服,却忽视了外伤处理的关键 —— 若不清除腐肉、杀灭病菌,即便吃再多药,脓毒仍会蔓延。”

“病菌?” 王玄策嗤之以鼻,“世上哪有什么肉眼看不见的‘菌’,分明是妖言惑众!”

“是否妖言,一试便知。” 林婉儿忽然想起现代微生物实验,“取两片干净的纱布,一片用清水浸湿,一片用烈酒浸泡,同时覆盖在腐肉上,三日后便可见分晓。”

李墨宸立刻命人准备实验。王玄策甩袖而去,临走前丢下一句:“若三日后证明无效,便请你离开长安城,永远不许行医!”

暮色渐深,别署的灯火次第亮起。林婉儿与李墨宸并肩站在药圃中,看着侍从将实验用的纱布妥善保存。晚风拂过她鬓角的碎发,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药香。

“明日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李墨宸忽然说,“太白山孙思邈先生,他常说‘医者贵乎精勤’,或许能懂你的医术。”

林婉儿心中一动,孙思邈的名字她自然知晓,这位 “药王” 的《千金方》正是唐代医学的集大成之作。若能得到他的认可,或许能为现代医学在唐代的传播打开一道缺口。

“李大人为何如此信我?” 她忽然问道,“我来自何处,医术从何而来,您难道不好奇?”

李墨宸转身,目光如星辰般明亮:“医者相交,贵在医心。你救治百姓时的专注,面对质疑时的坦然,比任何出身都更珍贵。”

这句话让林婉儿心头一暖。穿越以来,她第一次感受到被理解的喜悦 —— 不是因为她的现代身份,而是因为她作为医者的初心。

三日后,实验结果揭晓:用清水浸泡的纱布下,腐肉滋生出白色霉菌,而用烈酒消毒的纱布下,腐肉明显干燥,霉菌极少。围观的医官们面面相觑,王玄策的脸色铁青,却不得不承认事实。

“这只能说明烈酒有用,与你所谓的‘病菌’无关!” 他仍在嘴硬,却已没了前日的气势。

林婉儿没有反驳,她知道,改变人们的观念需要时间。但至少,在李墨宸的支持下,她迈出了推广现代医学的第一步。

离开别署时,李墨宸将一本《诸病源候论》递给她,扉页上用小楷写着 “医道无常,唯变所适”。她明白,这是鼓励,也是期许。

暮色中的长安城华灯初上,林婉儿摸着布包中的解剖图和药瓶,忽然意识到,她的到来或许不仅仅是一场意外 —— 在这个医学尚未完全开化的时代,她手中的现代医学知识,正是改变无数人命运的钥匙。而与李墨宸的相遇,则是这把钥匙的守护者,引领她在医道与情路上,一步步坚定地走下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二章 街头悬壶 长安城的日头刚爬过坊墙,林婉儿便背着那只褪色的布包出了门。布包里除了几味常用草药,还装着从现代带...
    石上树阅读 851评论 0 7
  • 第一章 医馆惊变 贞观年间的长安城,晨光初绽,洒在青石板路上,坊市渐渐热闹起来。西市边缘一处破旧的医馆内,林婉儿缓...
    石上树阅读 1,488评论 1 2
  • 解剖课刚结束,陈平安的白大褂还沾着福尔马林味,就被辅导员拽进办公室。校论坛热搜第一是他救人的视频,标题耸动:"惊!...
    简书叔阅读 3,411评论 0 4
  • 引子 多年以后,在回顾当年的案情时,胡凯仍旧无法抹平心中的波动。 “人的一生像一条线段。”胡凯徐徐吐出空中...
    阿折阅读 10,201评论 0 12
  • 第一章:消失的童谣 暴雨砸在青石板路上,溅起的水雾模糊了警戒线。 陈默弯腰钻进低矮的瓦房,腐木味混着煤油灯刺进鼻腔...
    御风小子阅读 1,196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