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山深处,有一山坳,就留两户人家。
残阳如血,余霞蔚然,渐存一襟晚照。
天启六年,大明国库严重亏空,为抵抗外来势力入侵,朝廷不得不继续收刮民脂民膏,四川大凉山一带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百姓生活水深火热。
张生就出生在那个时代,他也是百姓当中的一员。那么,张生一家的命运如何,张生本人的命运又会怎样?话还得从张生的父亲张大壮说起。
(一)读书
某天傍晚,张生的父亲张大壮,背着猎物,手里拿着捕猎工具迎着那最后的霞光,昂首阔步向家的方向,也就是那两户人家的‘’村落‘’走去。
映着那残霞的余晖,伴着那漫天飞舞的片片枯叶,张大壮终于在天黑之前到了家。此刻,屋顶炊烟袅袅,窗口透着微弱的光,他知道妻子正在做晚饭,儿子 张生也开始挑灯精进。
张生秋季的乡试参加过两次,两次都名落孙三,这次是第三次,张大壮不求儿子获得头名‘’解元‘’,只求中举。这样对于已过弱冠之年家境贫寒的张生来说才有机会讨个老婆。
而张大壮靠打猎也不能维系太久,一来身体大不如从前,二来山上的猎物也越来越少。所以对于这次乡试张生千万不能有什么闪失,如若错过便要再等三年。
那样张生就近而立,结合家徒四壁,谁家的姑娘会嫁给他,娶不到媳妇则意味着老张家绝后。
跟往常一样,老张会把打来的猎物的皮挂在墙上待风干以后拿到集市上卖,肉吃掉。这一次他还意外的打到了一只狐狸,那个狐狸的眼睛宛如两盏豆油灯,只是腿受了点伤。
其他的野兔则已经断气,张大壮把狐狸暂且放在了铁龙里,不一会儿墙面上又多了几张兽皮。
张大壮为什么没有把狐狸杀死,张生也不清楚。
第二天,天没亮一家三口就先后起床,张生照样四书五经,母亲做一些女红,张大壮背着捕猎工具拿着个馒头迈出家门。
不知怎么回事,张生今天就是不能静下心来,一看到书就觉得脑海里亮起两盏豆油灯,又不是灯,更像狐狸的眼睛。
世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张生走到了铁笼跟前,他看到这个狐狸的眼睛里充满了哀求。仿佛有泪光闪烁,形容极度悲戚,也难怪出现这种情景,都说兔死狐悲。
墙上那么多兔皮,狐狸一定是看到了,想到这里张生动了恻隐之心,找不到布就把自己的衣袖撕下一条,把狐狸的腿简单的包扎一下,放生。
这时他再翻看四书五经竟然过目不忘,不过当晚张大壮却是空着两手提前回来的,和他一同回来的还有几个张生没见过的猎友。
此时此刻,张大壮眉飞色舞,好像在接受着万人敬仰。
可是猎友们一看铁笼子里根本没有狐狸,不是嘲笑就是说张大壮吹牛。原来猎人们有一个行规——捕到狐狸的猎手,享有别的猎手对他的供养权。
在猎手界,这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有没有逮到狐狸张大壮心里有数,赶紧叫来儿子厉声呵斥:“我这一辈子只打到过一只狐狸,你竟然给放了。书读的不行,考两次都不中,败家倒行,老子今天就考考你。”
只见张大壮拿起了四书中的《孟子》,翻到了书的中央部分,叫他儿子把其中的一个段落背一下。
结果儿子一口气背了下来,连一个停顿打结的地方都没有,他的怒火立马消了一半。只是说了句:“狐狸是最狡猾的猎物,很多猎手一辈子都没打到过一只,比你考个举人都难呀。这次你一定好好读,给张家祖坟上柱香,冒一回青烟。”
张大壮说完,还亲自给儿子端饭。可能是感觉张生这一次有希望,情不自禁地嘟囔起来:“你以后真的中举了,我恐怕也没多少机会给你端饭了,只要你刻苦攻读,我给你端的就值。”
然而好景不长,张大壮因为一次打猎,脚下碎石一滑,命丧山谷。张生的母亲也因为丧夫之痛,一病不起,由于家境极度贫寒看不起病,不久撒手人寰。
眼看乡试临近,张生却无心读书,终日徘徊在父母的坟前,痛苦不堪。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就算考试也没有盘缠。
而他唯一的邻居离他家也有一段距离,主人是个镖师,家境殷实。穷文富武嘛,他只能向邻居求救,可是却空手而归。因为人家知道张生考过两次没通过,是个书呆子,借钱给他也没指望。
可是当他回到家里,却闻到了饭香,书本也被整理的井井有条。他顾不得多少,一阵狼吞虎咽过后倒床就睡,只不过刚睡不久他就一咕噜坐了起来。
因为他听到梦里有人叫他公子,还说离乡试的时间只有半个月了,抓紧读书吧,盘缠的事情不用愁。可是睁开眼一看只是梦幻,一睡着就又梦到有人对他说,离乡试的日子真的不多了,你必须得抓紧了,这一次他确定是个女人的声音。
于是他点亮了豆油灯,奇怪的是这灯火烧的格外亮堂,连豆油都是满满的。而且一觉醒来就有人把一天的饭做好,就这样持续到临近乡试的第二天。梦里的他好像又听到有人叫他明天一早就赶路,盘缠已经准备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当张生踏上赶考之路的时候,他打开肩上的布袋。一看里面竟然有十枚纹银,足够他来回的路费和食宿。
这一次考试,张生对答如流,一气呵成,很快就完成了所以科目。
由于盘缠充足,张生考完试并没有着急回家,又在城里玩了数天。等他再到家的时候,却看到邻居镖师带了一帮人把他的家砸了个底朝天。门口扔的全是书,原来镖师怀疑张生偷钱去赶考,就带一帮人过来开始抄家。
按理说邻居镖师过来操家还真的不是无中生有,因为失窃前张生去过他家借钱没借到而他偏偏又去赶考了。
还有一件物证就是镖师在自家账房的外墙那个不大的猫洞口发现了一根布条。这布条和张生的衣袖缺失的颜色相似,大小吻合,所以认定是张生偷了他家的十枚纹银。
可就在此刻,只听见一阵敲锣打鼓,声音由远及近,不久就到了张生家门口。一同前来的还有在县衙门做事的王举人,黄举人等。
原来张生中了头名“解元”,这时只见邻居镖师松开张生的手解释到:张大人,小人只是看你家实在破旧,才过来给您出资重建,钱也带了,人手也到齐了。说着吩咐下人赶紧建房子,自己则带着张生等其他大人到他家中为张生祝贺。
此刻,只见张生随手从地上捡起了一本《孟子》。翻到了书的中央部分,父亲张大壮让他背诵的那一段文字赫然映入眼帘: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因为这段背诵的流畅,一气呵成,父亲不但原谅了他放狐一事,还为他装饭,就是不想耽误他读书考取功名呀。
如今自己考取解元,当时情景再现,却已物是人非。此刻他多么希望是他父亲捧着这本书让他再背诵一次这段话呀,张生的泪水不知不觉的模糊了视线……
后来听说,张生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老婆。又会做饭又有才,趁张生心情好的时候鼓励张生暂时先别急做官。说张生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好男儿志向远大不应该苟且于眼前。邻居镖师也经常给他们家送些大米和白面等。
只是张生不知他老婆是何许人也,镖师也没再追问丢失十枚纹银的事。张生有时也会对自己赶考的盘缠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件事陷入沉思。
而此刻他的老婆都会叫他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读书,争取来年春季再拿个殿元,可贵的是张生采纳了他老婆的建议,继续刻苦攻读。
第二年春天,张生在邻居镖师的护送下到省城赶考。诸事顺遂,果然得会试头名殿元衣锦还乡,这一次为他家修善房屋的是县城的大户黄举人。
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张生打算继续奋进,然而住进去的头天晚上,张生刚拿起《论语》。他的老婆就叫他先用手摸摸她的肚子,张生不禁喜上眉梢。
谁知道他妻子的小腹都已初具规模,原来早就怀上了,而现在大明朝的江山却随时都有颠覆的危险。所以此刻选择做官还是比较实际的,从此张生放下书本,主攻政事。一家人也过上了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幸福生活。
后来听说徐州鲁西南一带盗匪横行,响马猖獗,严重扰民,他不得不奉朝廷之命保一方平安,带着家眷前往今天的江苏徐州任职。
刚到徐州他就贴布告示招聘衙门捕快,邻居镖师正好也去应聘。
(二)为官
要知道张生在省城考取会试头名以后,大明的江山已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百姓的生活如履薄冰朝不保夕。此刻选择放弃读书先为官,为朝廷排忧解难,为百姓谋求生计,稳定民生,平定治安也不失为识大体之举。
在招聘选拔衙役、捕快的名单中也不乏英雄豪杰,最终张生决定以邻居镖师江湖人称铁掌水上飘为统领。
加上前任留下的青壮年衙役,总数一百零八人组建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张府内务军,主管日常治安,辅助公务断案,惩处作奸犯科等。
结果刚升堂第一天下午,就有人告状,这是一桩命案。张生也没有断案经验,急的直挠头,只见他的老婆从里间给他递了一个眼神。
他立马吩咐众衙役,当事人及围观群众稍安勿躁,本官内急马上就来。他去了里间,只见他老婆对他一阵耳语,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很快就回到大堂。
只听他把惊堂木往案上一拍,那声音大的连两边手拿大板刚喊过“威武”的衙差及身旁的铁掌水上飘都震了下神。
这时大家才看清案前躺着一具尸体,跪倒两个人。其中一个是老者,年龄在六十开外,衣衫褴褛,老泪众横,失声痛哭。
他指着身边的另一个跪着的年龄在三十开外的壮汉说:“就是他杀了我的儿子,张大人您一定要给老夫作主呀!”
张生定睛一看,这个壮汉膀大腰圆,眉宇间豪气毕露,穿衣却相当单薄。
而眼下会试刚过,虽是春天,昨天却刚下了一场小雪,寒冷依旧,想必他也是个练家子,于是张生厉声呵道:“被告听好,本官问你,当实话实说,如若不实,大板斥候。”
“是,是,大人英明,小人明白,”壮汉说道:“小人名字叫刘魁,是前任的内务府教头,因前任作奸犯科,好像去山西了。而我拒绝与其同流合污,遂决定告老还乡。
到了家乡邳村(此地民风彪悍,多习武)已是深夜,房屋断垣残壁,父母早已不在,小人居无定所,遂决定找邻居家投宿,这个老人是我的门旁刘叔。”
刘魁在回忆时稍作停顿,咽了一口吐沫,接着道:“当晚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小人刚摸到他家院内。还没来得及敲门,只见眼前似乎白光一闪,寒气逼人。
凭借小人多年的从业经验,料定这是一把刀,且刀刃极其锋利。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小人觉得一定是遇到盗匪了。而此盗匪一定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惯盗,把自己的到来当成了主人回还,想必是要杀人灭口。
而小人却把他当成了盗匪,下意识的避开锋芒,正准备司机还击,就听见'哎哟'一声。黑影就倒下了,'咣'的一声手里的刀跌落在屋前的青石板之上。”
“后来呢。”张生呵斥道。
“屋里灯光一亮,门'吱'的一声,刘叔提着个油灯来到屋前。最后就闹到了大人您的堂前,请大人明鉴。”说罢刘魁脑袋在地上重重的磕了三下。
只见张生立马起身来到死者身旁,查验伤情,翻来覆去只有太阳穴一道淤青。别的地方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很快他就站起身,问了问身边留下的前任青壮年衙役。“各位,刘魁可曾是你们的头儿?”这些衙役都说刘魁是他们以前的教头没错。
他又问老者:“老人家,你儿子的腿脚是否有一只不怎么好使?”
老者说:“我儿子刘可小时候得过腿部麻痹之症,左腿有点毛病。但绝对是刘魁推倒了我的儿子,还望大人明鉴!”这时张生弯腰查看死者的左腿,经过对比,发育的没有右腿健全,长度还比右腿短那么一两公分。
于是张生拍了拍手,回到案前,正襟危坐。只见他又把惊堂木一拍道:“众父老乡亲听好了,经过本官周密查验,下面结案'刘魁无罪'。”
底下人瞬间议论纷纷,乱作一团。张生立马道出原委:“但事情因他而起,当晚他见白光闪过,势必要躲,没想到刘可虽是习武之人,可是月黑风高,加上先天残疾,下盘不稳,没来得及换招,一个趔趄把脑袋撞到了他家墙壁之上,而且力度较大,当场昏厥,没有得到及时抢救,终性命不保。”
“原来这样。”
众相亲交头接耳准备散伙,这时只听得张生大声道:“不过,案子还没完全了结。”众乡亲又停下脚步。
张生接着道:“大家请看,刘魁父母双亡,刘叔老年失子,他们的心此刻都很悲痛。本官考虑到他们都是刘氏后代,同宗同源,所以下面有请众乡亲见证,本官宣布:他们结为父子,刘叔负责提供刘魁住所,刘魁负责给刘叔养老送终,大家说好不好?”
底下立马欢呼雀跃,这时只见刘魁和刘叔抱头痛哭。一个叫儿子,一个叫爹,两个人合力抬着刘可的尸体随着众乡亲向衙门外散去。
而此刻的太阳也不再留念西边的那座山头,只有余霞弥漫天际。
当晚,张生理当设宴犒劳众衙役,他却没有那么做。只是对他们说:“大家辛苦,不过我们都是吃朝廷的俸禄的,眼下国库亏空,内忧外患,满人屡屡犯我边疆,望大家自掏腰包各自解决晚餐。”大家纷纷称赞。
张生今晚的晚餐特别丰盛,想必是她老婆满意断案结果,特意犒劳。席间他就问她老婆怎么知道刘可非刘魁所杀,她的老婆只是不语。
经过张生的尽心尽职不到半年,苏北鲁西南一带的民生已大有起色,徐州当地的民间甚至管张生小包青天。
可就在张生的辖区安居乐业的时候,满人却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不断的从内蒙、吉林向我大名江山京都逼近。
天启七年明熹宗朱由校病故,张生儿子张后生出世。朱由校临终立遗诏由五弟信王朱由检即位,史称崇祯帝。
此刻,整个大明朝由朱元璋打下的江山,由明成祖永乐帝光大的疆土,已经变得支离破碎,苟延残喘,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性。
而张生仍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带领苏北鲁西南百姓治理风沙,植树造林,百姓生活大有改善。
正当张生打算在此扎根以求安养天年的时候,他的老婆却希望他让贤。说这里的治安,民生都已经走上了正轨,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留念眼前的功绩,响马盗匪基本归顺于你,手下少说也有三千人马,可国家已经危在旦夕。
(三)从戎
不得不交代张生奉朝廷之命赶赴徐州任职,是因为原掌管徐州鲁西南的李大人私通民间组织山西米脂县的李自成企图谋反。熹宗正准备派人捉拿,他却弃官出逃,由于此刻魏宗贤的“阉党”和左光斗、杨涟等人的东林党人在宫里闹得满城风雨,此为内忧。
皇太极的清军在北方疆土的牵制,此为外患。这大大分散了熹宗的精力,所以原李大人得已逃脱。熹宗迫不得已下旨征召新官赴徐州上任。
而张生(有他老婆相助)候准了这个时机没费多大劲就获得了这个职位,只可惜李大人出逃后无人理事。所以盗贼响马异常活跃,搞得当地百姓怨声载道,鸡犬不宁。
但经过张生的亲力亲为,励精图治,半年以后终于把局面扭转。此刻他才明白他老婆为什么不让他继续攻读,放弃进士及第,原因就在于庙堂混乱,万一中了进士在朝廷做官,一方面伴君如虎,另一方面党派纷争,按照张生的性格绝对不合适。
但此刻,熹宗已驾崩,崇祯急需人才抵抗清军多尔衮(满人)。在这用人之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张生吃俸禄的理当为朝廷尽犬马之劳,所以他向刚登基的崇祯帝发了一份奏折(三千里加急)。三天以后到达皇宫,崇祯帝一看,这份奏折封面清新典雅,上面写着:皇上明鉴,崇祯元年,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五日。
下面是正文。
微臣张生今有一本启奏:
臣本四川凉山张氏,得先帝熹宗赏识,任职徐州知府半年有余。凡事亲力亲为,尽心尽职,如今该地响马盗匪归顺,百姓安居乐业。
不过,臣听闻皇上为抵抗满人边疆骚扰,最近甚是不安,臣斗胆请求带归顺府衙内务三千人马,加入皇室禁卫军。听由皇上调遣,共同抵抗满人,尽小人绵薄之力,为皇上排忧解难,府内事务,小人举贤不避亲。
四川凉山黄举人愿出重金支持朝廷出兵,黄举人善做生意,为政清廉,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每每天灾,他均慷慨解囊,如若恩准,微臣立刻率人马启程。
崇祯看罢,热泪盈眶,没想到天下还有如等贤才,为我大名江山社稷不顾个人宠辱安危,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即刻准奏。
三日后,即公元1628年8月29日,张生终于收到了朝廷的复命。
就在张生奉朝廷之命准备率领三千人马前往京城时,突然府衙前来了一名壮汉。张生自然认得是刘魁,遂上前询问详情,原来结案后不到半年,刘叔就病死了,最近听坊间传闻张大人要带兵前往京城。
想到之前自己跟随李大人曾经也打过几场小规模的局部斗争,在这些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于是连夜赶来希望辅佐张大人,以报答张大人断案明察之情。
有刘魁做军师,有铁掌水上飘做护卫,张生的人马如期到达京城。编入了朝廷禁卫军。日夜操练,期间经过十六年大小战役的磨练,张生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公园1644年三月按照崇祯旨意,张生的分队编入吴三桂的部下,一同前往宁远抵抗清军。
可是刚到宁远地带,吴三桂就收到密探汇报,他的父亲吴襄被崇祯所害。而他的红颜知己李圆圆被李自成占有,心中顿感江湖险恶,对朝廷也由失望转而愤怒,对李自成的起义军也由痛恨变得不共戴天。于是他派张生越过宁远和多尔衮义和,组织联合大军先剿灭朝廷禁卫军再对付李自成。
张生誓死不从,吴三桂一边派他人和多尔衮义和,一边决定处死张生。张生的三千人马为保护张生脱险,死的死亡的亡,最后凭借夜色和铁掌水上飘的全力保护才得已逃脱,刘魁也因掩护张生脱险,不顾个人安慰,身中数箭血染沙场,所以最后逃出去的只有张生和铁掌水上飘。
后来张生和铁掌水上飘乔装打扮,混入了乞讨的百姓行列,一边流浪一边向徐州方向靠近,毕竟那里还有他的妻儿,如果顺利,也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谁曾想到就在他流浪的途中却碰到了李自成的检查队伍,李自成身边还有个李大人据说16年前在徐州任职。好在张生和铁掌水上飘已是平民乞讨打扮,总算得以逃脱。
刚获得自由身的第二天即公元1644年8月26日便听闻崇祯帝昨天在煤山寿皇亭树下自缢。汉人统治中国276年的大明朝就此灭亡,而吴三桂联合清军也一举击溃了朝廷禁卫军,并对李自成的势力展开追杀。几个月后李自成(此刻已经自封闯王)兵败被杀,李大人自然也没有好下场,顺治帝即位。
从此汉人的江山由满人正式接替。
此刻,张生和铁掌水上漂几经波折,数次辗转也终于来到了徐州。然而此刻的徐州也不是16年前的徐州,包括整个鲁西南他曾经引以为豪的政绩早荡然无存。很多村落荒无人烟。主持事务的黄举人,妻子和儿子早不知去向。
张生不禁仰天长啸:国破山河旁落,城春草木荒芜,何时心安!
谁曾想到这一仗竟会如此荒唐,部下三千将士可以说全军覆没,回到家则妻离子散。
又近黄昏,却不见残阳,又吹秋风,却不见伊人。
张生决定先投宿,明天一早全力开始寻找妻儿,找回即到四川大凉山安度晚年,再不过问政事。
天很快就黑了,可是却不见一家客栈,正在他们认为今晚将露宿街头的时候,却看到不远处有一家舍的门前飘着的两只灯笼发出了亮光。只是张生和铁掌水上飘到达那里的时候,却并没有看到主人,也没有其他任何客人。
但却发现室内的两张床铺整理的服服帖帖,桌子上摆好了几个下酒菜和一壶酒。铁掌水上飘大声喊到:‘’请问主人在吗?‘’连喊三声也没有回应,张生再仔细看那饭菜,却和自己在乡试赶考之前有几分相似,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招呼铁掌和他享用起来。没想到一吃那菜,味道尽然也有几分相似。
(四)归隐
张生和铁掌镖师对着眼前的“美酒佳肴”赞不绝口,一边吃一边喝,完全忘记今夕是何年,不到半个时辰就一扫而光。可见途中饿成啥样,他俩也不管主人半夜是否会回来,一人一床和衣而睡,毕竟明天佛晓还得赶路找人。
不一会儿,室内就传出了二人的酒鼾声,这些天不是逃亡就是舟车劳顿,显然没有睡过这么踏实的觉了。可是没等第二天佛晓,门外就传来了两个人的脚步声,以及远处那三三两两的犬吠。
多年的戎马,甚至枕戈待旦造就了张生他俩对脚步声的敏感,就在张生一骨碌爬起来的时候,却看到铁掌镖师已经先他坐了起来,这时门口的草帘被打开了。
“谁?”
“谁?”
双方二人均异口同声,不过张生二人率先获得了平静,因为进来的是姐弟二人,只是姐姐面似黑炭,形容一般。但看身板和举止也就年过二八,而弟弟则聪明伶俐,白白净净,但这两人都显得无精打采,疲惫不堪,甚至哈气连天。
“你们是干什么的,为何来这里?”镖师厉声问道。
“妈妈,我怕。”那个孩子管他们眼中的姐姐叫妈。
“后生不怕,后生乖,”这个女人说:“我们是这个屋子的主人。”话音未落,室外又听到了两人的脚步声。这两人的脚步声更加沉重,想必是男主人回来了,正由远及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镖师拉着张生也不多留,旋即离开这户人家。
深秋的清晨还是有点寒意,东方也泛起了鱼肚白。而室内的妈妈并未追究两个老头吃了他们的酒饭,只是先打来一盆清水,把脸上的伪装洗掉。霎那间盆里的水墨色尽染,女人的容貌却天生丽质,清新脱俗。此女人不是别人她就是张生的妻子,此男孩也不是别人他就是张生的儿子。
只是十六年过去了,他老婆不但没有一丝变老反而在生完孩子以后更加美丽。张后生也该十六岁多,身高虽比她妈妈稍矮点,但看上去竟然是一张娃娃脸。
难怪该女人叫后生别怕的时候,张生就是不敢相认。首先张生快到五十,镖师已经五十有余,加上连日奔波,越发苍老,就像两个老者。
而在他们眼里,张生的老婆起码也有四十,孩子也该十六岁多才对。这叫他们如何敢认,外面后来的两个人的脚步声不是别人一个是黄举人此时也过知命和镖师岁数相当。
还有一个壮年二十多岁是黄举人的儿子,名字叫黄郎,是个马帮的头目。二人同样无精打采,跌跌撞撞。这个黄郎时常把山东的茶叶带到山西去换药材,又把山西的布匹带回山东换面粉。黄郎很有商业头脑,对整个中原的地形比较熟悉,小时候见过几次张生和镖师但印象不深。
只见黄举人的儿子黄郎对大家说道:“昨天应该没看错呀。当我们的马帮从那帮难民身边路过时,他们都说战争结束了,可以回家了。这当中有两个老头操着一口四川口音我觉得就是张叔他俩,但不想耽误整个马帮的行动计划,才回来报喜的呀。”
“你再说一遍,那两个老者都长啥样?”张生的老婆焦急的说道。
黄郎一番描述竟然和刚刚留宿走出的两人一样,张生的老婆也恍然大悟。这兵荒马乱的我化妆成这副模样,官人哪里敢认呢。连忙对张后生和黄举人还有黄郎说,继续两人一组赶紧出去追。
再说张生他俩也很纳闷:尤其是张生,这饭菜做的简直和自己的妻子做的如出一辙。为啥眼前的女人如此年轻又如此丑陋呢,而镖师也在琢磨:那个屋子的主人做好饭菜备好酒为何人到天要亮才回来呢,难道他们出去找人了。
画外音,昨天傍晚黄郎把北上抗清兵败结束,但听路人议论张生和铁掌得以逃脱这件事跟他婶婶一说。他婶婶张生的老婆一听这事赶紧做饭伺候,黄举人和他儿子则沿途迎接,饭做好以后,还不见丈夫回还,黄举人父子也没回来。
张生的老婆这才带着儿子也出门寻找去了。只是彼此三方都没有打上照面,而今早打上照面,夫妻双方却又都没认出来。
言归正传,想到这里 ,张生他俩就决定回头再看看。这一回头不要紧,六个人每组两人从三个不同放向逐渐靠拢。
张生率先叫老婆,因为他老婆还是他离开时的容颜,而此刻他就听到了“爹爹”,“叔叔”的叫声。镖师也听到了“伯伯”的叫声,他们六人总算团聚,赶紧往家走。
应黄举人要求,中午到黄举人府上,张生一家欣然同意。因为昨晚的那个家也就相当一个临时组建的难民收留所,为方便夜行的老乡落脚罢了。
到了黄举人的府上,他们就看到黄举人的老婆已经准备好了中午的食材。
天苍苍,鸿雁声声凄厉。野茫茫,秋草悠悠水长。
午后,张生和黄举人携双方家眷在铁掌镖师的护卫下再次启程。这一次他的离开和上次李大人的离开多少也有点相似之处。一样的离任,一样的不愿效力当朝皇帝,不一样的是前徐州知府李大人是投奔李自成。
而他们却向朝廷启奏告老还乡,朝廷也不愿再用前朝人士。还没等新任官员赴任,他们拟好交接章程旋即离开。
这一次马车分外颠簸,马车上的顶帐也不时摇晃,只不过同样颠簸还有摇晃的是张生的那颗不安、不服、不灭之心。张生的老婆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依偎在张生的怀里用她女人特有的柔情安慰张生,希望能够就此抚平张生内心的波澜。
张生也看到他老婆的一个脚踝,一道疤痕依旧。这道疤痕乃16年前被一个猎人所伤,如今已然化作一世胎记。只是他知道这个猎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张大壮,除了这道疤痕她真的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山这一边,有一座孤城,已不见四起狼烟。夕阳凝望,有一支马帮,影子被越拉越长。向南方,向南方,身后只留秋草黄。就像大明朝的江山,一样被践踏,一样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