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诸纳想好好看看站在敌我双方的究竟都有谁。5000年甚至可能500年前,战争都不会在城镇等人口密集的地方,而是在无人的开阔野外。战斗的准则是:只与自己同等实力的对手战斗,并且不会去伤害无辜的平民。
阿诸纳与杜尤丹双方聚集在开阔之地,即库茹之野。这是一片圣地,双方军队靠得很近,能看清对方相貌。阿诸纳请求车夫奎师那把马车驶向对方阵营,为的是看清来到战场的都有谁。直到此刻阿诸纳都不确定谁来到了战场。于是奎师那把马车驾到两阵中间,这样就能看到双方都有哪些人。
BG1.25译文:在彼士玛、杜荣拿师及世界所有各国首领面前,感官之主说道:看哪!菩瑞塔之子,所有库茹王朝的成员都齐集这里了。
要旨:奎师那当然知道阿诸纳在想什么,“感官之主”这个称谓意味着他知道一切。
我们有五个感官:
视觉---看到东西
听觉---听到声音
触觉---触碰东西
嗅觉---闻到味道
味觉---品尝食物
任何信息通过感官进入内在后都会反映在我们的心意上,心意对由感官进入的信息产生反应,这个反应也称为反作用,会让心意思考或感受,并决定做出什么。
心意构建出的自我感觉就像电脑程序,非常高级的人工智能,也是这个人工智能在做出决定,因此我们被称为受制约的灵魂。
我们通过感官和心意体验这个世界,但感官和心意的体验是受到极大限制的。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也不知道我在想什么,奎师那是知觉的源头、是所有感官的源头、心意的源头,他知道每个生物看到、听到、思考什么,知道生物会对外界做出怎样的反应。
实际上,奎师那在把马车驾入两军之前,就知道阿诸纳会有怎样的反应,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知道阿诸纳看到敌军中的亲朋好友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基于假我,他会看到:这是我的亲人,我的朋友,因此他会产生出一种感受,一种对虚假自我认同而制造出来的感受,看到“我的”老师、“我的”祖父、“我的”兄弟等,于是阿诸纳由悲痛到崩溃。
奎师那不仅预示到会这样,同时他也想鼓励阿诸纳,所以亲密地称呼他为菩瑞塔之子,表示他们有亲戚关系。他向阿诸纳表达出:我与你同在,我不仅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表兄。阿诸纳看到对方这些人时崩溃了,这就是奎师那说“看哪,库茹人都齐集这里了”的含义。
BG1.26:阿诸纳在两军之间,看到祖叔伯、叔伯、老师、舅父、兄弟、子侄、侄孙、朋友,还有他的岳父和祝愿者们全都在场。
BG1.27:当琨缇之子阿诸纳看到所有这些辈分不同的亲人和朋友们之后,不禁满怀悲恻。
于是,阿诸纳的第一反应是对战场的亲朋好友产生同情怜悯之心。
同情是个很有趣的词,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定义这个词,有人认为其含义是对他人的怜悯。这词不仅包含了对他人受苦时所产生的感受,也包含了另一个成分。当人们提到这个词时是不会想到这个成分的,这个成分便是:对他人的理解,理解对方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以及理解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把同情和理解加在一起时,就是同理心。
举个例子,假如你不幸这次感染了新冠肺炎,却幸运治好了,当你遇到另一位幸存者时,就会产生出同理心,你能明白、体会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当阿诸纳看到亲朋好友齐集于此准备开战时,他手足无措,心里被压垮,“为什么大家都来这里作战了?”他想大多数人并不想来这里吧。没人希望发生战争、森林大火、瘟疫,阿诸纳很关心战场上的人,对他们有爱,有感情。
(未完待续)
作者:Satyadeva 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