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实验:
开窗实验: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的实验技术,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
实验:汉米尔顿(Hamilton,1977)和霍克基(Hockey,1981)字母转换实验
三个加工阶段:编码阶段、转换阶段,储存阶段
开窗实验作为加因素法反应时的一种变式加以分类,而从属于加因素法反应时实验。它拥有减数法和加因素反应时实验都难以直接得到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并且还要通过严密的推理才能被确认的优点。
反应时新法:减数法、加因素法、开窗实验.
序列反应时:
序列反应时范式:用以研究人们对序列规则的无意识获得,是尼森(M.JNissen)和比勒姆(P.Bullemer)于1987提出的,这种研究范式以反应时为指标,整个实验过程十分类似一个选择反应时实验.
序列反应时范式的特点:整个实验中刺激的呈现序列是有规律的。
实验结果:①反应时随着固定序列的重复而下降;但这并不一定能代表被成对序列规则发生了学习,因为反应动作的练习效应也可能解释。②研究者必须比较被试对固定序列和对随机序列的反应时。当后者的反应时显著大于前者时,才说明序列学习发生了。
序列反应时的变式:①操纵实验材料(防止规则外显化,增加规则被内隐习得的可能性):缪森和斯奎尔(Musen & Squire,1993)②通过变化序列的统计结构来操纵序列规则的难度:斯戴德勒(Stadler,1992)③将序列反应时任务和其他任务相结合来提高规则难度:克利尔曼斯和麦克莱兰(Cleeremars & McClelland,1991).④调整实验程序(主要方法:对被试的区分);威林厄姆等(D.B.Wilinghamet al,1989)
序列反应时范式是反应时新法在内隐学习研究中的巧妙应用。
内隐联想测验:
社会认知领域的内隐研究难有起色的原因:传统的投射测验或情境测验的方法很难量化;已有的内隐领域的研究方法虽可以量化,但很难直接借鉴到态度、观念等社会认知研究中。
内隐联想测验(IAT):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的;是由格林沃尔德(Greenwald)在1998年提出的。
基本原理:相容(概念词与属性词的联系与被试内隐的态度一致)和不相容(二者的联系与被试内隐的态度不一致)任务的反应时之差可以作为内隐联想测验效应;原因:1、依据唐德斯减数法的原理,反应时的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加工过程,反应时越长,心理加工越复杂。2.相容任务中,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内隐的态度一致或二者联系较紧密,此时辨别任务更多依赖自动化加工,相对容易,因而反应速度快,反应时短。3不相容任务中,概念词与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或二者缺乏紧密联系,这往往会导致被试的认知冲突,此时辨别任务更多依赖于复杂的意识加工,相对较难,因而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长。
衡量内隐联想测验数据处理法好坏的几个标准:①内隐测验和外显测验的相关,即内隐联想测验效应和被试外显态度分数间的相关。内隐和外显测验的间的高相关表示内隐联想测验结构效度高。②内隐联想测验效应和简单反应时的相关。内隐联想测验效应所表示的态度则应与反应速度无关,所以内隐联想测验与简单反应时的相关应尽可能低。③内部一致性。这是从测量的角度,对作为测量工具的内隐联想测验所提的信度要求。④对所测量的对象的敏感性。格林沃尔德等(1998)的研究以效应大小D值(D=均值差/标准差)作为敏感度的指标。D值越大,表明测量工具越敏感。⑤抵制两个联合任务呈现先后顺序影响的能力。相容任务在前时,内隐联想测验效应较大;反之,内隐联想测验效应较小。
格林沃尔德和诺塞克以前两个标准为主要准则,提出了五种备选统计量:传统数据处理法中使用的自然对数、均数、中数、倒数(1000/反应时)的均数、D(两个测试组均数之差除以两个测试组所有反应时的标准差)。
内隐联想测验的变式:1.Go/No-Go联想测验.2.外在情感性西蒙任务。
速度—准确性权衡(影响因素):
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当你急于做某件事时,你更可能出错,相反当你试图准确地完成某件事时,如完成学期论文,为了达到预期的准确性,你必须放慢工作速度。这种关系称为速度—准确性权衡。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
实验例证:①泰奥斯——刺激呈现的概率和反应时的关系,结论:刺激呈现概率基本不影响反应时,与简单反应时总是趋于一个稳定值完全一致。②帕奇勒(Pachella,1974)——在刺激呈现概率为0.2的条件下,要降低2%的错误率,反应时必须增加100毫秒;结论:在实验中将错误率考虑进去,刺激呈现概率不影响反应时的结论将受到质疑。③奈特和坎特威茨(Kright & Kantowit2,1974)——两个因变量:一个是反应时,另一个是反应错误率;结论:发现刺激间隔和错误率间存在某种关系,刺激间隔越短,错误率就越高。
速度—准确性与实验信度:1.东克尔(1945)—功能固着—功能固着影响了问题解决.2.亚当森(Adamson,1952)—纳入时间变量来检验东克尔实验的信度——增加两个实验任务:螺丝刀问题和回形针问题(天花板效应)——被试在控制条件下解决问题要比在功能固着条件下解决问题快得多。
影响反应时的其他因素:
速度一准确性是影响反应时的两个最基本因素,除此之外,大体上还有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两大类别。
(I)刺激变量—刺激强度、复杂程度
刺激强度:当刺激强度很弱时,反应时就会延长;而当刺激强度增至中等或较高强度时,反应时就缩短了。——霍霍菜(Chocholle,1945)实验—为了维持反应时的相对稳定,必须要将刺激强度维持在一个稳定值上。
刺激的复杂程度:谢波德和梅策勒(Shepard &Metzler,1973)的实验—反应时都随着心理旋转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即刺激复杂程度影响了反应时。
(II)机体变量—适应水平、动机、个体差异.
适应: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器所发生的变化。——霍夫兰(Hovland,1936)实验——在反应时实验中,应考虑被试的感受性适应问题。
动机:由于人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指向——约翰逊(Johnson,1922)实验—如果在反应时实验中,没有对此类变量进行控制,反应时实验的结论一定会被污染。
个体差异:指个体间在品质和属性上存在的差别—费萨尔(Fessard,1926)—由于统计推断和结论信度对样本量的要求,反应时实验必须要有多个被试,然而不同的被试间又必然会存在个体差异。实验中排除个体差异这一无关机体变量对反应时的影响的方法:通常使用实验设计来平衡由被试差异所带来的实验效应,比如说被试内或被试间设计。此外还可以计算被试误差项,如方差分析中所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