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可是结结实实休息了一天。早上小马快跑结束后开始下雨,我回家后休息吃饭休息,刷手机间忽然在百度上看到我曾参与的一次阅读分享活动,当时正值春节,有闲与各位书友分享我的阅读与教育故事。我分享的题目是从教师的使命谈开去,而《教师的使命》是生命化教育发起人张文质老师写的一本书,张老师是我生命中的重要引领者,感恩张老师。现将我当时的分享全文摘录如下:
尊敬的张文质老师,晓霞院长!各位老师,书友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孟霞召集这个读书会,让我有机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昨天晚上才全部读完《教师的使命》这本书,被文质老师的思想引领着,听文质老师娓娓道来,好像与知己对话,与智者长谈,我能做的就是不住的点头,不停的说:是的,对的,说的真好,深以为然 。并且被文质老师的“江文计”逗得难以入眠,笑要不能自已。跟女儿分享了一下,结果女儿哪里没有笑果,然后才止住我的笑声。读完掩卷,我被老师的深刻的思想、真诚的态度、质朴的话语打动。不由的想要与大家分享我的阅读感受。我读书比较慢,读读停停用了一周才一字不落的读完了这本书。本书一共分了三个版块,教育是更难的事业,教育的退守之路,以教育为志业。28节,加上代序共29节。逐字读完,心生很多感想,且听我一一道来。
读到11页张老师说作为教师,还有更复杂的痛苦来自巨大的班级规模。这确实是个问题,我的同学有的就教过七八十个人一个班的,我自己来深后也教过两个班语文,我认为在小学教两个班是不合适的,100多的学生,是根本照顾不过来的,只有一个词最流行,控班。老师的控班能力怎么样?成为学校招老师的标准之一。在中国做老师要有控班能力,否则课是很上下去的。当领导让我教两个班时,我就带头跟校长写信。告诉他小学不能这样操作,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在很多老师的努力下,我校改成一到三年级教一个班,四到六年还是要教两个班。这就是无奈,老师有很多的无奈,看到外教来上课,还需要我们的英语老师控堂,就知道这样的中国教育现状是有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对每位学生的了解关注,是需要老师花很大心力的,虽然我现在能做到,但其间要克服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因为我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每个孩子都应被看见。老师应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道光,给予光明和温暖,还孩子幸福的童年。对于张老师说的关注本土教育学,我的理解是因时因地因人开展教育教学,真人真事真情境提供教育服务。张老师强调教育要力图回到更正常更务实更贴近教育本质的状态,这是我从事教育一直在探索的一种状态,有人常说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想说理想与现实并不矛盾,老师既要仰望星空,又需脚踏实地,就如文质老师说的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教育无小事,也就是关乎学生生命成长的都是大事,但需要我们从每一个当下做起,每个当下的小事做好了,就会成就大的事业大的人生。
做真诚的人,我在这本书里读到真诚,当我看到第14页时,我想真诚多重要,评课不能实话实说,要考虑专家想法,领导地位,啊,好难啊,我认为评课应能能真正指导帮助老师成长,用心很重要!真诚很重要!在小学,教会孩子表达情绪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沟通交流,有时比知识还要重要!老师要理解儿童,释放儿童天性,做自己也很重要!张老师在书中特别关注了学生的睡眠问题,我在教育中也有同样的思考,保证学生睡眠时间与质量非常重要,老师要有这样的信念,我每天布置给孩子们的作业,总是要叮嘱他们不必全部做完,要依自己的能力,尽力而为,到9:30必须上床睡觉,那有人问没有写完作业怎么办,有能力第二天继续写完,没有办法的就不写了。其实当我们尊重孩子生命,并能温暖到孩子的时候,当孩子受到老师的鼓励,学会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作业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张老师在34页写到:你抓住了孩子的早期教育就等于抓住了他的一生。但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只花在关心他的学业上,而不关心他的品行,不关心他的道德,不关心他的性格、不关心他为人处事的能力,他一旦真的出了问题,父母完成无计可施。我深以为然。教育一但错失关键期,改变起来就非常困难了。还有孩子一但失去对你的信任,你说的再对,他也是听不进去的,说不定还会更逆反,成长到反方向去。因此小学教育就是底线教育,培养学生做人最为重要,老师应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引领者,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只要人培养好了,学习知识就交给孩子自己探索好了,我们要做的是儿童本位,儿童立场,儿童视角,老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生命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现代社会对老师的要求极高,老师是社会道德的先行者,知识与能力的传授者,学生生命成长的引领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如今当老师,就是这么难!谈小学教育的核心点,要我说就是无条件的爱学生,这是有难度的,但只要你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就必须这样做,做不到也要心向往之。记得当年深圳教育局副局长唐海海到我校讲课,他的一个观点我觉得非常好,老师要努力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觉得,你很爱他。学校要建构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我是努力将学科变成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来教的。因为我们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张老师说,师生之间是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推动生命,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我想说,小学阶段,不是我说你做,而是我在前面做,学生跟着学做。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要陪学生一起扫地,一般要一个学期,一点点教,扫地扫地扫心地,让孩子跟着老师的节奏慢下来,耐心的扫完教室里的每个角落,因此,他们就学会了耐心、认真。并且,我要求,扫地是不能请假的,请假是要补回来的,值日我最大的理念传下去,学会负责,学会承担。
文质老师在53页这样说,教育,如果能让一个人憧憬美好,对人类有更辽阔的信念,对自己的生命担当有更坚定的立场,这样的教育,可以说是最美妙,最透彻的教育。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真实体会到坚定的立场很重要!但的确不易做到,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情境中,有时坚定的立场是得罪人的,是不合群的,是没有安全感的,有时甚至是恐惧的。记得《乌合之众》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大众最喜欢做两件事,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坚定的立场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神。要对自己所做笃定,认真,坚持。我这半生也是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探索教育的本质,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的实践证明了以上说法,我想说没有人愿意被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影响,是选择。
文质老师在57页谈到老师的丰富性,我想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引领孩子成长,也要引导家长陪伴好孩子,要强调有效陪伴,而不是孩子写作业,家长在一旁玩手机。还要引导家长在陪伴孩子时,做个有心人,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培养,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探索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努力使孩子的兴趣与长大后想要从事的事业达成一致,如此,孩子的幸福生活指数才会高。我为什么要这样想这样做呢?是因看到太多的家长到孩子填报大学自愿时才问孩子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并匆忙做了一生的决定,毕业后又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因此磋砣岁月,误一生。教师有时候真得好难。我想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把学习的权利的教给学生,尊重他们个体的想法,老师要完成自己的使命,也需要看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小学老师就是陪伴孩子,扶上马,送一程。这个陪伴要求很高,教师的格局为孩子的人生定基调。
在本书56页中文质老师说:一个教师的素养,需要哲学家一般的深刻,像艺术家那般的充满热情,像文学家那样有想象力,又像演员那般在课堂上有生动的表现。当一个老师多难,他一定要是个全才。我很幸运生在书香之家,爷爷是秀才,爸爸是校长,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如今也83岁高龄,想当年可是个全才。年轻时父亲喜欢画画,唱地方戏,体育也很棒!记得我带他来深圳居住,他在学校操场做引体向上,一口气能做十多个,我的同事都惊呆了,连连夸老人家身体好,自愧不如。爸爸不但身体好,画画也很棒!记得90年代,爸爸在乡下建了新房子,大门口有块照壁,当时农村流行用有图案的磁砖铺贴,贴出一幅山水或花鸟画。但这样的图形一定是呆板的,没有审美价值的。爸爸不想那样,不是怕花钱,而是看不上,于是决定自己画,他思忖良久,找到当时他抽的一种名叫黄果树的烟,烟盒表面有黄果树瀑布的图案,父亲说就画它。而画的过程中我看到父亲拿着画笔蘸了绿色颜料在墙上戳,真看不出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戳完后再一看,不得了,眼前一片大森林,白色的瀑布从林间倾泻而下,不得不佩服爸爸的妙笔。还记得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我们班的语文老师赵老师生病了,父亲帮忙带课,教授一节萧红的《火烧云》,父亲怎么讲的我已经不记得了,但记得父亲画了一黑板云的变化,小孩子、大白狗,红公鸡,小金猪、老人、马、狮子,活灵活现,还用几笔演译了一幅从小孩变成成人变成老人的绘画过程,真得令人惊叹,当时我们班同学都向投来羡慕的目光,心想有这样的老爸真幸福。因此事,我着实开心了很长时间。我虽没有继承父亲的这些特长,但父亲的言传身教,家里浓浓的艺术氛围让我受益匪浅。小时候家里的大立柜上总贴着名画,什么李苦禅的鹰,黄胄的驴,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有一年父亲临摩徐悲鸿的马,还参加了画展呢。家庭的熏陶也成就了今天的我,让我长大后也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了一名老师,父亲算是我的职业启蒙老师,那个学生时期一讲话就浑身发抖的女生,居然一开始并没有觉得当老师有什么难。上讲台就能讲课,我认为当老师就是我的命业,我的责任所在,我是真得喜欢这份职业。
读到59—60页,关于教师的职业思考,我也如文质老师一样叩问过自己,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网课,课外培训对体制内老师的冲击和影响很大,我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我的课堂要教网上搜不到的东西。上课的内容,网上优秀的老师比我教得好,一首诗的分析,来龙去脉,一篇文章的背景解读,网上有许多优质课可以借鉴。任正非先生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人才的培养是在小学课堂上完成的。还想起那个有名的钱学森之问。那么,做为新时代的老师,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应是做人的真理、幸福的方法、与人沟通的能力,积极的生命品质,诚实、勇敢、好奇心、坚持,克服困难的勇气……引领好每个孩子。这些针对小学生的网上没有,即便有对于培养人的事业来说也无法克隆,因为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试想你能照着《哈佛女孩刘亦婷》培养一个进哈佛的学生吗?非也。因此,教师要探索不可替代性。我曾经与独立教师史金霞老师,张祖庆老师对话,看过深圳盐田外国语学校熊芳芳老师的书,做为独立教师,离开体制是需要决心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的特点,思想独立,精神自由,有个性,深耕自己的热爱的教育事业,独立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我真得很羡慕。并问自己,我自由吗,独立吗?我需要什么?能给予他人什么?我想来想去要感恩生活,感恩命运让我成为教师。我幸运的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厂矿子弟学校,不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管束,可以自由野蛮生长,我的第一批学生中,有个宋刚同学,当年刚上初一就在全国铁路系统作文大赛中拿了特等奖,当时铁路中学敲锣打鼓给我送了一面锦旗,以表彰我为他们学校输送了这样优秀的学生。我当然也很高兴,但真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后来我想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呢?也许是我六年来在认真上课,用心陪伴他们吧。我会三月带他们放风筝,五月带他们爬山,元旦办一场晚会,我是喜欢把生活过得多姿多彩的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我一贯的教育原则,而不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我讲你听。因此今年的双减对我没有什么冲击和改变,因为我一直是按教育的规律与人的成长规律来进行教学实践,陪伴学生成长的。
书中78页张老师在书里谈到健康的意识,要把健康的生活理念,对生命的信念传递给学生,共享美好生活,活出生命的精彩。我深以为然。我自己是个从小到大身体素质不好的人,四岁得了脑膜炎,差点死掉,送到医院时已经全身僵硬,父亲跟医生讲,尽力而为吧,死马当活马医,二天后居然起死回生,奇迹般的活过来了。我是中国较早的留守儿童,童年在姥姥家度过,有疼我的姥姥、姥爷,过得也很开心。姥爷在我七岁时因公牺牲,妈妈也走得早,1997年53岁因肝硬化离世,2003年我在深圳遭遇非典。这些个人的成长经历,亲人的离开,社会的多灾多难,都提醒我健康的重要。我也一直很重视学生的健康,为了鼓励孩子们养成运动习惯,每周天跟学生小马快跑。每年元旦进行新年第一跑,每年一次亲子运动会,拔河比赛,让孩子们在运动中体会成长的乐趣。
我的想法是将班级打造成孩子成长的学园、亲子教育的乐园,家长心灵栖息的家园。为了孩子的成长,家校凝聚在一起,家长工作之余的好去处就是亲子活动,此项活动我坚持了十几年。我2007年开始成立班级家委会,是我校开展家校合作第一人,成功的整合家长资源,拓宽了教育的边界,让家长与老师、学生更紧密的团结,完成家校共育,助力孩子成长。这一过程中我听到最多的家长反馈是,崔老师,我们孩子很幸运成为您的学生,您不仅教会了孩子,也教会了我们家长很多,我们全家都受益。每当这时,我也会感到欣慰,现在我的身边有一批已经毕业的学生家长,有空聚在一起一定会请我去,他们说聚会一定要请老师才行,不然吃饭会没有味道。我不去想他们说的是真是假,有一点是肯定的,孩子读小学的时光给他们的家庭留下最快乐的记忆。刚刚还收到我毕业的学生打电话给老师送新年礼物。我想礼物不重要,礼物背后的想念才是重要的。2018年夏天,我的2007级学生高中毕业,他们非要回到我身边办一个成人礼,我说你们高中学校都办过了,没有必要,他们说不行,一定要办,还要打开我们小学毕业时写给自己的信,哦,我想起来了,我还保留着他小学毕业时写给六年后的自己的一封信呢。成人礼办得很成功,新加坡,香港的学生都回来了,其乐融融,这就是老师最感欣慰的时刻吧。前天跟我读大三的学生家长聊天,他说孩子高考时没有考好,但她很幸运考到北师大与香港浸会合办的大学,在珠海,全英教学,孩子凭自己的能力转系到最难的金融数学系。挑战自己,并考到了系前十,我在想,这样的孩子是我们想看到的,他有后劲,懂得自我选择,并不畏困难。这就是我想看到的生命状态。
读到93页,张老师说退到个人。我想,这不是张老师在退,而是张老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看到了教育的本质,退是大众看点,在我看来就是寻找到教育的本质。越到老,越觉得老师好难。难在面对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在教会他们遵守学生常规的同时还要葆有孩子自己的个性。四十多个孩子,四个多种性格。我需要努力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独特的地方,去鼓励去表扬以促进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但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让班主任历境炼心,面对他们的独特,我需要更多的耐心,要想出更多的办法,需要不停的变换教育策略以适应他们的个性,期待能影响帮助到他们。我教的六班有个叫品融的同学,个性非常强,只能听夸奖的话,听不得一丝批评,婉转的批评也不行。不然就大发雷霆,拍桌子、撕书、见人就打,以发泄他的愤怒。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能做什么?不能一味迁就吧,不能他做错也表扬吧。但他就是这样,我首先能做的就是接受他,有情绪的时候抱抱他,慢慢跟他聊,聊他喜欢的枪,聊军事,聊军人的勇敢,慢慢地,他愿意亲近我了,我也想了很多对他的办法?观察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说不听的时候,就静静看着他,时间长了,发现他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看到班里表现好的同学,他会发出由衷的赞叹,于是我也在他表现好的时候大声表扬他,鼓励他做得更好。一开始阳光体育时小动作多,当看到他一有进步我就大声表扬,并号召同学像他学习,他现在走路做操越来越好,上课状态也明显好转,尽管偶尔还会有情绪,但明显他的觉知力提高了,在情绪来的时候会看我一眼,我给他肯定的信任的眼神,然后他就会有意克制自己不发脾气。我想:其实没有哪个孩子不愿意学好,只是他们有时管不住自己,只要我们用对方法,多观察接纳他们,孩子纯净的心就会显现出来。我班还有一个叫禹时的孩子,也是个带刺的孩子,爱打架,爱撩人,多手多脚,刚上一年级时就与同学大打出手。情绪上来不管不顾,拳头硬,下手狠。就这样的孩子,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家访,不断跟家长沟通,教家长在家里的陪伴好他,现在变成爱同学,爱小动物,主动积极帮助人的好孩子。我用的神器就是无条件的爱他,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他爱妈妈爱妹妹,常常主动做家务消分。其实这样的孩子有问题。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家里老人带,太溺爱,家长带又缺少耐心,说不听说动手,造成孩子敏感又暴力。找到问题根源,于是与家长多次沟通,达成一致,互通信息,做好陪伴,孩子现在成长的越来越好,家长也从一开始听到老师电话就紧张到现在可以跟老师通电话轻松聊很多孩子的趣事,家庭的笑声也越来越多,这就是教育的力量,退到个人,一个个转化。今天要放开让我分享,我能讲二天二夜讲不完,太多的教育故事让我看到教育的力量,当老师很难,但我还是感恩今生做老师,还记得父亲的教导:好孩子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一个班级能改变那些问题孩子才能看到老师的真本事。我谨记父亲教导,常常在工作中挑战自己,我庆幸今生做了一项与佛陀他老人家一样度己度人的事业,我还将继续做下去,成全更多的孩子及家庭,像文质老师说的,退到个人,学会成全。
最后,我想说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为什么不必慌。只要我们以儿童为中心,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每个生命都是有很强学习力的,我们要善用孩子的这一特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该让他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同时又是阅读推广人,现在我教的是二年级,一学期,我们阅读16本书,150万字,而二年级的课标要求2万5千字,我们远远超出课标的要求。当我带领学生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时,那考试的一杯水还会难获得吗?双减,要减负不减质,还学生一个更快乐的童年!我们一直在路上。好的,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听了崔老师的分享,我觉得能被崔老师教到的学生是幸福的,他们都有一个很快乐的童年。老师的分享让我感触多多,做老师要有控班能力,教学生善于表达,做有个性的自己。在教育中要考虑到保证学生睡眠的时间,教好学生德育,教育一旦错失关键期,改变起来就很困难,不要辜负学生对您的信任,要用心爱每一位学生。作为老师,要有坚守的立场。崔老师身在书香之家,在家庭的熏陶下,她也当了老师,她认为当老师就是她的命,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生活,用心陪伴她的学生成长,她的学生也是跟她一样热爱生活。孩子送老师新年礼物,崔老师觉得背后的想念才最重要。我觉得就是因为崔老师爱的教育,学生才有爱的回报。像这样爱的传递让人觉得很美好,崔老师庆幸自己今生做了一项与佛陀他老人家一样度己度人的事业,她将继续做下去,成全更多的孩子及家庭。听着听着让我肃然起敬,真的很佩服崔老师,再次感谢崔丽华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分享,由阅读《教师的使命》谈开去。
那次活动的组织者是孟霞老师,主持人是清华老师。点评嘉宾是锐哥。
程锐刚老师,文质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文质读书会导师、《教师的使命》共读发起人,10月共读领读者。高中语文高级教师,在《教师月刊》《江苏教育》《语文月刊》《教师博览》《中国教师报》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在《中学生百科》开设德育专栏,著有《抵达优质教学的心灵物语》一书。程老师我们平时叫他锐哥。
接下来,实录锐哥的点评:
谈谈对崔丽华老师分享的一种感受,崔丽华老师的分享有非常多的要点,我记下来可能将近20个点,我也就是能够,也注意到她这种要点都是跟着那个书本的页码一页一页往后面推,所以她这种阅读方式,我把它叫做,自我印证式的阅读。
今天张老师也在场,我觉得张老师听到崔丽华老师的这种分享的话,应该是非常的开心的,因为崔丽华老师以自己,这个全部的生命或者生活底蕴,回应了张老师的整本书,我觉得这个作为一个作者的话,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吧。
因为我读了这本书,然后又听了崔丽华老师的这个分享,我就感觉到好像是他们两个人可能在促膝长谈,张老师说完崔丽华老师有所应,有所阐发,一点一点,这样就是深谈,就像丽华老师说的,如果有时间,她几天几夜可以谈下去,所以这种有点像高山流水似的这种知音的这种交流的这种感觉。
所以我把崔丽华老师的这种阅读方式概括提炼为:寻找心灵共鸣式的阅读。确实,我觉得她就是在寻找一种共鸣和印证张老师所说的每一点在她那里都得到一种真切的,实实在在的这种回想。
在崔丽华老师分享的每一点当中,其实我都有所感触,那这里边我认为有两个点是丽华老师独有慧心,独具深刻理解的这种感受,第一个她对本土教育学的那个理解和把握,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开展教育哲学,真人真事真情境提供教育服务。我认为因时因地因人真人真事,真情境还真的是淋漓尽致的诠释了本土这两个字的意味,不知道,张老师书里面有没有这样的表述?我认为丽华老师的这个六个词语,真的就把本土两个字的意味,淋漓尽致的解释出来了。
第二点,就是崔老师所说的退回到个人,这个退回到个人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一直也没有分享,刚才一边就是听着崔老师这种娓娓道来的这种分享,我就发现我真的只是看见了她这个人,好像教育都跟她有关,不管是仰望星空也好,还是脚踏实地也好,还是它向内,剖析自我也好,我认为在这里边就真的是体现了教育在个人身上的种种情形,种种可能,种种情状,八种可能。
为什么教育要退回到个人,我们可能要剥离很多东西,比如说外在的环境,一些那些客观的这种条件,或者说一些其他相关的因素,就是凭借我这个人,凭借我,我能做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崔老师真的是一个特别具有教育这种素养的,一名师者。
从她的家庭出身,从她的个人经历,从她对教育的这种敏锐的感知,她真的是一个完美的教育者,退回到个人身上,或者教育在个人身上的显现的这么一个人。
所以我们这里面也可以,提到刚才那个闻老师说的那句话,从张老师书中找的这句话:“一个人的意义可能大于一所学校”,确实因为人,她是活生生的,学校它是一个机构,所以她可能有一个人的生命的这种背景。所以我今天在丽华老师这里就看到了一个教师使命的这么一个真人版,全部的意蕴,教师使命的全部的意蕴可能都在丽华老师平时的所作所为之中可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