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篇:训练准备(五)游戏人生3
(接上篇)
2. 娱乐类
这类游戏是纯娱乐类的,就是让孩子觉得有趣,感到高兴。比如在儿子一,两岁的时候,我会经常跟儿子玩儿一种躲猫猫的游戏,就是让孩子妈妈抱着他在屋子里窗帘后面,或者门后面躲起来,我来找他。这种游戏当然很简单,开始我装作找不到他,然后就突然大叫“找到了”,然后把他高高举起。每当这时候,他都会大笑不止。而且只要他一哭,我们就玩儿这个游戏,他就会破涕为笑,屡试不爽。这个游戏除了娱乐本身没有其他作用,如果一定要找意义的话,那就是能增进亲子关系。大多数的亲子游戏可以归为这一类,适合0-3岁的孩子。
3. 技巧类
技巧类的游戏主要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大家知道经常动手做技巧类的操作,可以使肢体更加灵活,肢体与大脑的配合也更加默契。肢体(特别是手指)的灵活,又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所以经常玩儿技巧类的游戏,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非常有益处的。
许多玩具都是技巧类游戏的工具,最典型的就是乐高积木了,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这也是它能够风靡全球的原因。
另外,一些卡通形象的衍生品也属于这种类型。比如小猪佩奇系列的游乐场,城堡,别墅等搭建建筑物的玩具,也能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
还有就是玩儿沙游戏,可以购买小铲子,塑料桶等工具,给孩子和玩儿伴确定一个任务,让他们各自分工,一起去完成。大多数孩子都非常喜欢这种游戏。
等孩子稍微大一些了,可以跟他们一起做物理游戏。也就是把初中以后的物理实验,提前搬到孩提时代。不用讲原理,不用让他们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让他们玩儿就够了。不是教他们知识,而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好奇的种子。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可能自己就会去探知背后的原理。建议家长不要轻易尝试化学实验,虽然很有趣,但是太危险。
4. 学习类
学习类的游戏主要思想是把知识设计成游戏。比如想让孩子学会数数,或者学习加减乘除,或是记忆英语单词,就把他们编成游戏的方式,跟孩子一起玩儿。这样,孩子在玩儿游戏的同时,就不知不觉地把知识记住了,而且很难忘记。
切记学龄前的儿童,千万别逼着他学各种各样的知识,即使短时间内见效,但是却让孩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长期来看,得不偿失。那样的话,孩子就会认为学习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爱学习了。
相反,通过游戏,可以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其中的逻辑是游戏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学习就是做游戏,所以学习能带来快乐。
主动做事和被动做事带来的结果上的差异,想必家长都非常清楚。
但是学习类的游戏必须要设计的非常有趣,吸引孩子,这样孩子才能主动去玩儿。这是这类游戏的难点。网上应该有很多这样的游戏,实在找不到适合的,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设计,应该不是很难。
5. 思维类
网上最多的就是各种思维游戏了,从最简单的连线,到九宫图,到复杂的各种逻辑比较和推理。有些成年人也未必能够快速答出。孩子是没有逻辑思维的,需要一点点地培养,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我买打印机很大程度就是为了这种思维训练。
但是这种游戏一般来说比较枯燥,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太多的耐心。这时候,“胡萝卜”(胡萝卜+大棒理论)就会起作用。比如孩子如果能独立完成某些游戏,就给他买他喜欢的玩具或食物。但是也不要用的太频繁,否则孩子就会功利性太强。
另外,扑克,麻将这样消遣类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游戏。我计划在儿子上学前教会他,虽然我几乎不玩儿。但是教他的是规则和思维方式,以及怎样算牌,而不是纯娱乐。(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