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发展规划几个核心问题的再思考
(一)学校的育人文化体系
一、办学理念与核心价值观
1、办学理念:新生命教育
A、具体描述:新生命教育就是营造和谐生态,开发开放各种资源,激发生命体的内源性发展动力,通过成人成事,让自我、他人乃至一切自然生命精彩绽放的教育。
B、理念提纯:在最好的培育,做最好的自己
2、核心价值观:
和谐生态、开放资源、成人成事、发展自觉
3、办学愿景:
幸福培育,培育幸福
二、目标体系
1、办学目标:
用“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新生命教育实践回应“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学校办成体现“幸福培育,培育幸福”办学愿景的全国基础教育乡镇名校
2、育人目标: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
毕业生形象:(五有五会)底色鲜明的新时代幸福培育“立·达”好少年
维度一:有底蕴,会做人;
维度二:有特长,会生活;
维度三:有涵养,会共处;
维度四:有担当,会做事;
维度五:有抱负,会创新。
3、德育目标:
“新生命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新德育以“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为育人目标。践行“新生命教育”的新德育总体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立能达,不怨不尤”的新时代“立·达”好少年。立己、立人,立民族魂;达己、达人,达中国梦!
4、德育品牌:基于新生命教育的新德育
新德育的核心:“能立能达,不怨不尤”
践行“新生命教育”理念,主张“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育小学,以“能立能达,不怨不尤”的校训作为新德育实践主张的德育核心。“能立能达,不怨不尤”既是学校的校训,也是对于学校育人目标“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描述。旨在通过立己、立人、立民族魂,实现达己、达人、达中国梦。
5、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在真、善、美的方向上不断创造、立新的幸福培育教师队伍。
三、风尚体系
风尚体系建设的逻辑路径:三标一行
定目标、定标准、定标杆,真践行(不断强化正向行为,不断纠正偏离行为)
1、校风:求真 向善 尚美 立新
2、教风:豫时孙摩 和易以思
3、学风: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四、校训
能力能达,不怨不尤
五、办学举措
1、办学策略:创新十大领域,缔造幸福校园
从困惑中来,到理想中去。开创新德育、新智育、新体育、新美育、新劳动教育;生成新课程,打造新课堂,缔造新教师,涵育新家长,成就新学生
2、发展思路:
六、标识系统(暂时不具备系统建设条件)
1、外在标识系统
A、幸福培育的第一名片:抬头、挺胸、微笑
B、幸福培育美丽的规则:进校有序,入楼守静,进班安坐,站定始言。
C、幸福培育学生外在形象标识:鲜艳的红领巾,文明的小黄帽,得体的校服
2、德育标识系统
六大德育主题:礼仪、情感、感恩、责任、诚心、理想
3、文宣标识系统(略)(暂未展开设计)
(二)学校发展目标体系
一、学校发展总目标
1、坚持以“美好教育”为指针,以国家中心城市地域坐标下的高质量乡镇教育品牌学校为基本定位,用“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新生命教育实践回应“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基础教育基层学校样本。
2、坚持以“重新定义‘我们的学校’”为努力方向,以“新生命教育”理念为统领,基于五大指标——高质量、名品牌、优服务、真创新、深开放,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的培育样态。梳理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创建办学规范、五育并举、全面育人、队伍精良、轻负高质、社会满意的高质量学校,建设全国基础教育乡镇名校。
3、培养品德高尚、学业进步、身心健康、兴趣广泛、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的高品质学生,继续深化“有底蕴会做人,有特长会生活,有涵养会共处,有担当会做事,有抱负会创新”的毕业生形象,形成课程、课堂、课题、评价等的系统推动力,不断深化“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