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人类的大脑是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是父母的语言。
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道德感、同理心都和孩子早期听到的词汇有关系。
孩子正式进入学校以后,他们的学习能力有显著的差异,有些孩子并非不努力,但是他们成绩就是不好,理解知识就是比别的孩子慢。
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宝宝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
一个良好的早教语言环境,并不单单只跟词汇的输入有关,在这个环境里,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出亲密的关系。良好的语言环境,不但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还能改善亲子关系。
有的孩子即使在最佳时间植入了人工耳蜗,也有可能因为一些原因导致康复效果不佳。
人工耳蜗植入后出现的问题不少,比如声音的延迟反馈;患儿听到有人叫自己名字时毫无反应;说话或者读书时发音迟缓。
更费解的是,起初情况很相似的几个小孩做出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扎克康复的效果很好,他的家里充满了谈话声,读书声和歌声。
听力受损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会直接导致说话受阻,然后影响学习能力。
一项针对成年先天性耳聋患者的调查显示,他们虽然通过手语学习过一些文化知识平均水平,大概相当于小学四年级学生,但事实上还有大约1/3的人和文盲无异
另一个患者叫米歇尔,她植入耳蜗之后,听力最终达到了正常人的水平,在听力测试时她听得到声音,但是好像从来无法理解说话内容。
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问题了呢?作者和团队专程去参观的特殊教师找到了米歇尔的老师。老师告诉作者说米歇尔面临的种种困难:到学校的时候午饭还没有着落,衣服也脏兮兮的,最严重的是她既不会用口表达,又不会用手比划。
聋儿们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听到语言的能力,他们更需要听懂语言的能力,因此必须让孩子们沉浸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耳蜗植物后患儿们都获得了听力,但是他们当中有的父母与孩子交谈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交谈很少,缺乏互动词汇单一,这样就很难刺激孩子用大脑去思考听到的声音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
尽管人工耳蜗的确可以赋予孩子们听力,但如果脱离了语言环境,即便安装了也是徒劳,孩子们也是不可能学好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