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真方法,教真语文

《雨的四季》是一节自读课,李老师说她已经上了一节课,只剩一个收尾工作了。我们说没关系,就是想听真实的常态课。于是,今天上午第二节,我们走进了七年级一班的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听李老师上课。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节扎实的语文常态课。李老师的课没有那么多花架子和表面的热闹,但是却让我们感觉是那么大气,那么有深度。虽然是一节常态课,却让我们收获了很多。

一、课前准备,培养习惯

走进课堂,李老师先提醒学生们准备笔记本、作文以及评价量表等本节课需要用到的学习材料。然后,李老师开始带领学生齐声朗读即将学习的四首古诗。读书的时候,李老师提醒学生不要拖腔。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提醒是必要的。孩子们在朗朗书声中很自然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语文课开始了。

这样的课前准备,不仅省去了老师维持秩序的时间,还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读书很自然地就从课间的兴奋、散漫进入到了学习状态。一个好老师的课堂,从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便开始了。

二、复习回顾,建立连接

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之前,李老师先带领学生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李老师用“上节课我们有哪些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学生自由分享,有的说理清了文章的内容,有的说知道了不同季节雨的不同特点,还有的说分析了文章的写作手法。学生们一边说,李老师一边板书。学生们忘记的地方,李老师便进行点拨。最后李老师在黑板上梳理出四项内容:理清内容、分层次;四季之雨的特征;手法:修辞、正侧面描写、动静结合、前后变化;写景顺序(空间、时间)。

李老师用短短的几分钟串联了上一节课的内容,一看板书我们就知道上节课讲了什么。一个好的板书呈现了一节课的重难点,彰显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这样的回忆和梳理,学生对于文章又熟悉了一遍,这样有助于本节课的学习。这个环节让我明白了回顾旧知的重要性,在短时间内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三、牢记目标,看见学生

李老师所说的收尾工作,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李老师先带学生回顾教读课上讲过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李老师让学生寻找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并看看那些句子有什么标识。学生关注到了文章的1、6、7三个自然段。李老师让学生找包含情感的词语,学生找了“喜欢”和“爱恋”。学生继续寻找直接抒情句的标识,比如用了感叹词“啊”,用的感叹句。李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到了第二人称的使用,这里其实就关注到了自读课的旁批。

旁批是“上文多用第三人称来指称雨,为何这里改成你?”李老师没有刻意提旁批,但是在引导学生时却自然地把这个问题渗透了进去,悄无声息地把问题就解决了。李老师用了替换法,让学生把文中的“你”改成了“雨”,朗读了一次,接着又让学生读原文,体会“你”与“雨”的区别。依然是以朗读促进学生的学,在朗读中体会第二人称的抒情意味。学生基础也不错,有的说是增加互动性,有的说是拉近亲切感。

最后李老师又提到了单元目标—朗读,引导学生开始美美的读。因为时间原因,李老师在秋雨的段落找了几句让学生自己设计朗读脚本,标注重音和停连,并说明原因。学生简单活动后开始自由分享,其中一位同学在读最后一个句子时很费劲儿,李老师就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为最后一句标注停顿。在这里分析了几分钟,让学生设计,朗读体会,再设计,再体会。李老师说了停连的处理也在于每个人自己对文本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没有唯一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没有大的偏差都是可以的。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多元化思维,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勇气。

李老师的课堂是真实的,她看见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停下来进行分析,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

四、关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指导

课堂后半节,李老师让学生拿出前一天的片段练习,进行作文批改。学生们先借助自评量表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借助互评量表同桌交换进行作文互评。自评量表和互评量表的设计与本单元所习得的写景方法密切相关。

第一单元学习的是写景抒情的文章,李老师设计的自评表里提到了写作对象、写作顺序、抒情方式、文章结构,代表景物极其特征。李老师还让学生仿照《济南的冬天》课后第二题绘制自己作文的思维导图,真的是把课内学到的都用到了。互评表里的项目更详细,选景具有代表性、描写景物有顺序、抓住景物的特征(形声色)、运用修辞、调动五官写景、写景融入情感。这些都是学生在第一单元学习中应该掌握的能力,李老师在教学时一定对学生进行了强调,于是在作文训练中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就真正落实了教学评一致性,通过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因为有老师给出的具体可操作的评价,学生便知道如何进行自评和互评,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引导学生如何写景。评价量表就是教学的指挥棒,既是对教与学的评价,又把学生引到了教师希望学生去的地方。当然教师的希望是以课表、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为依据的。

李老师的课朴实无华,却大气深刻。课堂上的信手拈来,精炼的语言和有效的引导,无一不在彰显着李老师扎实的学识和专业的素养。李老师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和精准高效的施教水平,让我们特别佩服。

这样的语文课没有花架子,很朴实,有很实用。对学生是真实的训练,真实的检测和评价。返璞归真的语文课,才真正检验一个老师的专业素养。老师专业素养水平高,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提高了。教育,真的是师生间的双向奔赴和彼此守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