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一个群里讨论婚姻这事,其实这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没有一个模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首先两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是平等的,然后才能开始交流,开始在一起。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婚姻是被自己经营到现在这种不错的样子的。想找个完美伴侣根本不可能,没有一开始就完全契合的两个人,想要得到完美伴侣需要两个人共同的努力。
我和我先生是在朋友的聚会上认识的,说认识,其实也就对他名字里的一个字有点印象。第二次见也没有印象,一直到朋友说明了想撮合我们,我才有察觉,便想刻意保持距离。一是因为自己才23岁,二是可能因为先生颜值确实不高。好在他契而不舍,但又不是死缠烂打。在一次晚上网上聊天后,我才想,是不是能给他一次机会。
那时候的我不自信,不觉得会有幸福会发生在我身上,总觉得事情到了我这里就会搞砸,所以对谈恋爱这事不抱有任何幻想。开始约会的时候,不知道他是从谁那里得到的指点,每次见面必带三朵玫瑰,当时的我见到第一个反应不是惊喜,而是:这太尴尬了吧,等会我出门拿着太傻了吧,扔了可以吗?
接触了一段时间,觉得这人倒是挺憨厚的,人品不差,就是颜值差点。其实我们进度不慢,谈了几个月他就见了我家长,我爸妈虽然不是特别满意,但还是随了我。十一去了他家,差不多就挺稳定了。不记得谈了多久,就开始谈到结婚了,正经的求婚都没有,就在第二年的七月领了证。
从领证开始,我们住在了一起,那时候我才有一种“哦,我要和这个人一起生活了”的感觉。那个时候其实我还没有想过我要的是什么样的先生,两个人在各自的轨道中生活工作,结婚第三年生的孩子,孩子我妈带着,我两仍旧二人世界。
真正意识到责任,是从把儿子接回家自己带开始。那时,先生已经开始准备转业,空余时间一大把,加上儿子要开始读小学,所以我们准备把他接回来。
留点,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