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性,似乎很容易理解,却又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好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到虚空法界里的万事万物,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应该都是心性的呈现。王阳明先生晚年将自己悟道的心学总结为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觉地阳明先生的这四句话对心性作了一个很好的描述,阳明先生是悟道之人,也就是说他已经达到了心性的最高境界,已经明心见性了。
人之初,性之本,是无善无恶的。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他的内心是非常纯洁的,他不会有什么是非善恶之分,他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处于一种先天无为的自然状态,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天地万物赋予他的一切,是那么可爱,那么容易满足。这就是道家所说的道法自然吧。所以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我想这应该就是心性的最高境界吧,无善无恶,不偏不倚,自然而然,天人合一,没有分别,没有沾染。
慢慢地,小婴儿一天天长大了,开始受周围环境影响,开始学会说话,开始有了思维,有了自我的意识,心念一动,是非善恶随之呈现,原生家庭带给他的烙印全部进入潜意识,这种潜意识障碍了他的心性,让他对人对事有了评判,对待生活有了投射,内心不再纯净无染,从而演绎出不同的人生剧本,各自粉墨登场,醉心入戏,沉沉浮浮几十年,悲欢离合度春秋。生命中的许多困惑和不顺,大都源自这种被潜意识障碍住的心性。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我们大都是凡夫俗子,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做不到生而知之,也很难做到学而知之,我们大都是困而知之。因为恐惧,因为匮乏,因为缺爱,我们遭遇了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和不顺,我们努力过,挣扎过,但都无济于事,为了寻求解脱,我们开始学习,开始成长,我们终于明白,此生我们是来修行的,所有的困惑和苦难都是因为我们内在的恐惧和欲求,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圆满,还有漏洞,因为我们的慈悲心还不够,智慧还不够,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修养自己的心性,扩充自己的心量,学会如何去爱,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生活中的烦恼和不顺,才能提升我们自身的智慧和能量。阳明先生说为善去恶是格物;《大学》里也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要想修身养性,先要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明白自然规律,格除认知障碍。对物欲的贪婪,对名利的追逐,像牢笼一样障碍住了我们的身心,只有格除这些虚妄的障碍,才能智慧通达,才能真正做到修身养性,我们的心性才能真正得以提升。
心生万法,万法惟心,千经万术,惟在心也。心性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是超越我们的认知的,修行的道路永无止境。幸运的是,我们终于走上了这条路,我们开始觉醒,迈出了生命旅程中最重要的一步。能够跟随老师学习,我们都是有善缘有福报的。感恩命运的眷顾,感恩老师的引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修行,提升心性。当心性修养的足够好了,生活自然会呈现出最美的篇章,所有的困惑和不顺都将烟消云散,所有的美好和丰盛皆会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