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该如何守住你的边界?

这是有关我对于“自我的诞生”的理解,第35篇。(周更)

今天有话直说。

1.不含敌意的坚决

这是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科胡特提出的,意思是我拒绝你,态度特坚决,可我没敌意。

到了一定年纪,面对逼婚的妈妈,很多人的做法通常是,口头上答应,行为上拖着,结果变成不敢回家。

但也有人思考成熟后,坚定着自己的想法,采取“不含敌意的坚决”。比如计划在家和妈妈多待几天,并且敞开心扉和妈妈谈自己的想法,在谈话的过程中,保持认真友好的态度,不做让步,而是不断地向妈妈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次也许不凑效,但如果每一次提及,都保持态度友好的做到“不含敌意的坚决”,离被接受也会越来越近。

对于控制欲强的家庭,也许并不那么容易,所以也要学会战斗。

2.从小事开始拒绝

比如,有朋友从小被妈妈宠大,他想自己盛饭,可是妈妈每次都抢先给他盛,而且必定会盛很多,总怕饿着。他决心改变这件事情,他的做法是:如果妈妈帮他盛了,他会说谢谢,但一定会把饭从碗里去掉一些;少数时候,他会把饭重新倒回电饭煲再自己盛。

妈妈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情绪,但也有失控质问他的时候。这种情况他就耐心对妈妈说:我就是想自己盛,这样可以把握到底吃多少。

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妈妈接受了他的做法,并且对其他事情的控制也少了很多。

3.尊重事实,驳回情绪

我们讲话时,常常会传递两层信息:事实层面的和情绪层面的。情绪常常是伴随着事实投递出去的。如果一个人传递过来的情绪是好的,不妨接过来让它流动。如果你感受到的是情绪垃圾,而你并不想容纳,那就该驳回去。

4.这是我的事,那是你的事

当对方想破坏你的边界时,用合适的方式告诉他,这是我的事,和你无关;如果他想拉你进入他的边界而你不愿意时,就告诉他,那是你的事。

边界,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很多时候你放弃了自己的边界,以为是对别人的宽容或者是体谅,但反过来,往往更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却常常让自己无限陷入害怕失去自我和满足他人的纠结之中。

一次看似破坏关系的守住边界行为,却常常能让你获得更多的尊重,吸引到更优质的认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