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即风险社会
例如新冠病毒,在古代,瘟疫可怕,甚至会导致一城人灭绝,但是因为地理隔绝,人员流动缓慢,瘟疫不太可能成为全球性的危机,但是现在随着交通线的发达,任何地区性的公共卫生危机都可能转变为全球性危机。
风险社会的特点,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现在与古代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古代,分工简单,社会结构相对简单,而在现代分工高度复杂和细化,每个人在其专业领域承担着细小分工,但是个人难以把握整体,上升到全社会层面,更是难以把控,知道社会在运转但是不清楚社会究竟是如何运转的,在复杂的关系网络中,风险传导的后果就是出乎人意料的“黑天鹅”。
应对风险的依靠:专业化的知识和高效的行动力
共识,风险社会的基石
拥有共识的社会同样会有争议,冲突,但是人们的争论是基于逻辑的,尊重知识的,这样的争论目的是把事情辨明。
没有共识作为基础,人们的争论是基于立场,甚至于宣泄情绪,这样的争论不会尊重基本的知识和逻辑,目的是为了让己方获胜,而这种争论会让社会秩序进一步崩坏,深入恶性循环。
公共空间(公共领域)的重要性
舆论场中共识的丧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共空间的丧失
人们在公共领域中基于不同的观点共存、辩论,在辩论中突破自身观点的狭隘,完成共同体意识的自我更新。
从前
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报纸或电视机
人们所能够讨论的话题来自于已经设置好的内容,从那些公众内容发表一些看法,而且,人们所开展的讨论主要还是与周围人,而这样的发声,其立场和情绪被社会关系所中和,在辩论中,人们带着多重身份,这种多重身份让讨论有所节制,保持礼节,同时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宣泄,不会不问是非只问立场的站队。
这样的辩论,更容易基于逻辑出发,讨论更加有建设性,也更可能达成基础共识。
现在
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互联网
互联网信息繁杂,海量的信息让过去报纸和电视设置话题的能力不再,为了争取用户的眼球,追求更多的流量,出现了推荐算法,基于用户的阅读习惯,摸清用户的喜好,给用户主动推荐其最感兴趣的内容,每个人都被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填满,没有精力涉及其他,因为每个人的阅读喜好不同,公共话题就被进一步弥散掉了
这便形成了所谓的“信息茧房”。人们不断接受丰富的信息,觉得自己在随时随地了解世界,但是实际上只是因为只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获得了舒适的错觉。
信息茧房中看起来丰富,但是营养极不均衡,既有的观点不断重复,个人既有的价值取向和认知也在不断被强化,不同茧房之间的壁垒日渐变深,人们越来越不习惯与不同的观点共存,进行建设性的公共讨论的能力迅速下降。
网络社交相较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那便是身份的剥夺,隔着互联网,谁也不认识谁,只剩下单一的身份——网友,而这种身份带来的社交关系变得非常地轻,轻到哪怕断掉了,也不会对自己产生任何地影响,在这种关系下,人们不用再节制自己的情绪,可以任意地宣泄情绪。这与网络的轻社交的逻辑息息相关。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参与公众讨论的能力下降了,参与讨论的热情更是大幅下滑,不再习惯于与不同的观点共存,更愿意待着让自己舒适的信息茧房内。
信息茧房的问题并不能通过批判推荐算法、社交媒体就能够得到解决,推荐算法与社交媒体,它们都有着极好的商业效果,也因此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广泛采用,仅仅只是批判,起到的作用有限,真正应当思考的是“如何突破信息茧房?”
“黑天鹅”击穿茧房
当一系列的黑天鹅事件出现时,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论,这些黑天鹅,直接击穿了信息茧房所编织的美好幻想,让人们直面现实,刺痛了所有人,重新进入同一公共空间。